11月23日至25日,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活动集中展示了世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应用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公共安全、防恐反恐的特种机器人备受关注。
海陆空助手齐上阵
无需进坞,远程遥控机器人即可对船体进行清洗维护。”记者走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区,便听到特种机器人事业部业务副总唐霄汉向观众介绍一款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记者看到,该机器人包含吸附、监控、清洗及移动等装置部件,而且各部位颜色各异,爬行速度平均每秒1米,显得非常灵活。
唐霄汉告诉记者,船体需要定期进行清洗,一般为3至6个月一次,否则至多将造成20%至30%的减速,特别是常年在深海中行驶的作战舰艇,船速更易受藻类、贝类及藤壶类等附着物的影响。“现在国际上一般采取‘蛙人+手持设备’的方式进行船体清洗,进行可疑物如水雷的排除。”唐汉霄说,一般手持设备的价格约为500万至600万,而且将船体调入船坞非常麻烦,由蛙人排除可疑物也有安全风险。特种机器人事业部业务部经理谭宏告诉记者:“此款水下船体机器人运用空化水射流清洗与水下自动化等技术,吸附力大约为300牛顿,清洗效果好且不会磨损船体表面。”另外,它装有实时监控系统,可及时了解船体周围情况。
一旁酷似微型坦克的“武装打击机器人” 外形就很具威慑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王猛告诉记者,这款特种机器人是根据军方需求进行研发的,根据需要可以装载橡皮子弹或水炮枪等各种枪械,采用激光瞄准系统,具备音频对话功能,且图像数据通讯能力强。“可远程打击恐怖分子,震慑歹徒,协助边境巡逻,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记者在现场看到,特种机器人展区有多个展商展出了无人机。其中,正在天空盘旋的可折叠便携无人机引来众多参观者。“因为折叠后仅有A4纸大小,所以我们叫它A4。”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那春花告诉记者,这款无人机不用拆卸,可快速起飞,在前线侦查、抗震救灾等紧急情况下非常实用。另外,它采用先进的ADRC自抗扰控制器,即使在南极高寒、高磁偏的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飞行。
高校提供技术支撑
“它的升降结构设计得很好,而且机械臂非常轻巧,整体适应性很强。”前来参观的吕家冀这样评价“排爆机器人”。哈工大特种机器人研发部负责人韩震峰告诉记者,此款排爆机器人手臂自由度最多,而且性能稳定,这也是他们在研发过程中突破的一个难点。“因为军用机器人的标准更高,需要考虑不同的使用环境,性能需更加可靠。”韩震峰告诉记者,特种机器人是针对国防军工领域的需求,研发的适合海陆空专业化需求的设备。“特种机器人研发团队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为依托,主要技术骨干均来自于此。在研发前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与部队进行需求沟通,然后根据产品需求进行分析,再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
记者了解到,特种机器人的许多技术源头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类别中的智能机器人主题,成为主要的技术支持。另外,许多民用机器人经过二次开发,也具备了军民通用的功能。韩震峰告诉记者,公司研制的一批专用装备,如野外微型电站系统,也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器、舰艇等军用装备上,能够提升军用装备性能。
展区现场,由高校研发的机器人产品为数众多。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章鱼侠”六足机器人正背着四位观众稳步前进,高峰教授说:“它主要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物资转移。”高校机器人研究团队为大会上许多参展商提供技术支持。记者了解到,沈阳某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另外,东北大学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某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军队院校在机器人研发领域也十分积极。由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研发的“全局视觉水中救援机器人”将在部队使用;以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发的“多用途无人地面平台”为基型生产的“广播机器人”,目前已在我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