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起机器人,大家通常会认为是高科技的产物,离自己很远。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机器人其实早已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诸如有扫地机器人,刀削面机器人等等,现今我们已经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机器人的帮助。那么,下面就来同小编一起来看看,机器人发展到现在都经历过哪些重要时刻。
1911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
1912年 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13年 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14年 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即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机器人),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5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伺服机构实验室向世人展示了计算机辅助制造,一台铣床机器人为每位与会者制造了一个纪念烟灰缸。
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6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开始了谢克机器人的研发工作,这是第一台移动机器人,它被赋予了有限的观察和环境建模能力,控制它的计算机要填满整个房间。
1979年斯坦福推车诞生,这是一辆四轮漫游者,它的眼睛是摄像头,通过分析以及对自己的路线进行编程,它能够在一个满是椅子的房间里绕开障碍物行进。
1993年,一台名为但丁(Dante)的八脚机器人试图探索南极洲的埃里伯斯火山,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由研究人员在美国远程操控,开辟了机器人探索危险环境的新纪元。
1997年,小个头的“旅居者”探测器(Sojourner Rover)开始了自己的火星科研任务,它的最高行走时速为0.02英里,这台机器人探索了自己着陆点附近的区域,并在之后三个月中拍摄了550张照片。
1999年索尼公司的机器狗“爱宝”,售价2,000美元的机器狗能够自由地在房间里走动,并且能够对有限的一组命令做出反应。
2000年本田汽车公司出品的人形机器人阿西莫走上了舞台,它身高1.3米,能够以接近人类的姿态走路和奔跑。
2002年iRobot公司发布了Roomba真空保洁机器人。从商业角度来看,它是史上最成功的家用机器人。
2004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勇气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开始了探索这颗星球的任务。
2012年,首台人形机器人宇航员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这位机器宇航员被命名为“R2”。
2012年,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NDM)颁发了世界第一张无人驾驶汽车牌照,无人驾驶汽车获得牌照。
2015年,大阪大学和京都大学等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可使用人工智能流畅对话的美女机器人“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