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培训体系尚未建立,重庆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着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困境。受制于此,很多企业不敢接大单,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为抢人才,企业不惜开出了每年几十万元的高薪。
缺人才不敢接大单
今年秋季学期,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班,招收了约800名学生。这些学生将学习机器人组装、操作、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毕业后将成为炙手可热的机器人应用型人才。“目前在重庆,机器人应用型人才极度缺乏。我们开设这个班,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顺应市场所需。”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重庆国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扬控股)董事长谢平告诉本报记者,此举一方面能解决公司机器人技术人员的紧缺难题,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市其他机器人企业输送人才。
据了解,国扬控股是一家专注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和产业化事业的综合控股公司,其主业之一就是机器人系统集成。然而,公司成立两年来,却一直受人才严重不足困扰。“由于人手太少,公司眼下只具备每月做3至5台机器人业务的能力。”遇到大单,只能眼巴巴望着不敢接。
这种现象在重庆机器人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庆社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社平科技)总经理邓社平坦言,该公司懂机器人集成技术、操作、调试和维护的人才非常稀缺。特别是售后这块,公司仅有10多人,常常是加班加点也忙不过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拓展业务。
人才争夺战
迫于人才紧缺的压力,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在重庆机器人行业中展开。几个月前,社平科技从上海同行那里,高薪挖过来一名业内较知名的机器人技术人员。“公司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引进人才。而要吸引人才,就得付出丰厚的报酬。”邓社平说。高薪到底有多高?去年,重庆一家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开出50万元的年薪,从另一家企业挖来了一名技术骨干。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名普通的机器人售后技术人员,月薪往往能上万元,而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技术人员,年薪二三十万元以上的也不少见。
事实上,在机器人生产企业暗中从同行那里挖人的同时,一些机器人使用企业也悄悄地加入了争抢人才的行列。谢平告诉记者,国扬控股不止一次遭遇了派技术人员去做售后服务,项目做完后,人也被挖走了的事。
专业培训学校不可少
按照市政府的规划,2020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按人均100万元的销售额保守计算,重庆机器人应用型人才需要10万人。而现阶段,即使把“与机器人沾边”的人都算上,全市也不会超过5000人。
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才能填补?
据记者调查,一直以来,重庆机器人企业除了高薪挖人才外,主要是靠送出去培训的方式解决对人才的需求。比如在重庆元谱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做机器人调试、维护等售后服务工作的服务技师,就是公司招来后送到唐山松下接受专业培训。而国扬控股,是将新招进来的员工送往上海进行培训,每个员工培训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如果临时急需人手,就要高薪从沿海请来懂操作、调试及维护的人才做技术支撑。国扬控股副总裁廖楠说,这些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庆机器人行业应用型人才严重紧缺的困境。“今后5年内,必须培养出10万人才,才有可能支撑我市机器人产业去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何国田认为,培训体系缺乏是造成我市机器人应用型人才缺乏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大批量培养机器人应用型人才,需要借助高等职业院校的力量,比如,可以建设专业的机器人培训学校,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机器人专业。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学期新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班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今后不但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而且还计划与两江新区合作,创建一所机器人学院,专门培养机器人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