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丹麦Universal Robots 有限公司(优傲机器人)的CEO,恩里克·克罗格·艾佛森很忙碌,但却非常守时。比《国际金融报》记者之前约定的时间早了那么几分钟,他就已落座等待记者的到来,尽管那时他刚下飞机不久,甚至只是“草草”吃了顿午饭。
尽管如此,在和记者交谈时,他还是流露出健谈的一面:看好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尤其是,中国近几年的发展让他感到略微震惊,并直言“机器人市场缺不了中国这块巨大的蛋糕”。
他还坦言,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公司会将重心适时向中国转移,以抓住需求,贴近中国市场的客户。
公司由小到大
艾佛森来过中国很多次,每次,他能看到新的变化。但在中国,他更愿意谈与机器人及与优傲机器人发展有关的话题。
即便如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请他谈一谈过去,艾佛森同样会很绅士地进行回答,并希望能满足记者的提问需求。
事实上,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艾佛森本可继承自己的家族企业,在企业中筹谋划策,“不愁吃喝”,但有追求的他,还是去了另一家丹麦公司、物流巨头马士基去做一名职业经理人。这段经历缔造了他,也让他得到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加入优傲机器人之前,他是克罗格·艾佛森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及合伙人(现在为Scan有限公司),是丹麦最大的取暖炉生产企业。当时,他负责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这之后,2008年,他才到优傲机器人担任CEO及合伙人。现在,就连他本人都没想到,优傲机器人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更会进军中国市场。因为,成立之初,他还是在报纸上的广告页中看到了公司的信息。
但在他看来,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优傲机器人却不断取得进步。他很乐于向记者介绍他带来的两款机器人产品UR-5和UR-10。看到记者听不懂,他还很耐心地不断向记者解释这样或那样的功能。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使用UR机器人,其实是一笔投资。”他说,简言之,UR机器人的价格跟其他机器人的价格类似,但投资这些机器人,由于减少了很多其他的时间成本,省下了很多的劳动力成本,“所以,与其他的常规机器人相比,这个投资只是原先不用机器人投资时的40%-60%,且投资回报收益的周期非常短”。
挖掘中国市场
但艾佛森不光是为了机器人在推介。在他看来,这几款机器人很适合中国的需求,“可以说,是公司在中国市场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因为,市场需求非常大。”艾佛森说,“因此,外界说‘退出中国市场’,我很不理解。”
他不厌其烦地对本报记者强调,“在中国及全球,我们都看到了这种趋势,就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高科技的自动化,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应用到一些新型的工业自动化操作过程当中去。”
“从机器人行业这个整体来看,这个行业是增长速度非常高的。从人机协作这块机器人来看,还是一个非常新的一块领域,所以它更释放出一种强势增长的信号。所以,我相信,中国市场在这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甚至,现在可以下判断,在未来看到增长速度是非常快。”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即每10000名雇佣工人中所拥有的多功能机器人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自动化的基本标杆。
目前,可查的数据显示,以中国一亿制造业产业工人总数计算,预计到2020年,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中等水平,如意大利150台/万人,中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130万台;预计到2030年,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先进水平,如德国250台/万人,中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250万台。而现状是,中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不足国际平均水平58的一半。
“其实,无论是大的工厂还是小的工厂,它们的应用都用一些人机协作的机器人来解决,这种方式更加经济,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新的市场。”他说,“尤其是,中国近年来还不断强调转型、制造业升级等,这更为市场的打开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