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昌集团目前是国内控制器和双臂机器人的龙头企业,它是由ABB前首席科学家甘中学博士归国创建的机器人企业,目前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全国领先、并在控制器基础上完成了六轴机器人、七轴单臂机器人和七轴双臂机器人系列产品的研发。迟永琳博士作为智昌集团首席科学家对公司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整个国际国内工业机器人都有很深入的认知,对此,机器人大讲堂对迟永琳博士做了一次专访。
迟永琳 智昌集团首席科学家、执行总裁.
迟永琳博士为智昌集团首席科学家、执行总裁,与智昌集团创始人甘中学博士共事十多年。在甘中学博士带领和引导下一直在专注从事机器人行业,特别是机器人控制器。迟永琳博士在机器人行业从业十多年,曾亲历了世界顶尖的机器人企业在中国飞速发展的阶段,深度参与机器人控制器相关的产品和项目研发,并在机器人应用推广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迟永琳博士介绍,智昌集团旗下目前有三大核心产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控制器;高性能控制器结合川崎机器人本体形成的智川系列机器人,双方优势的积累达到不输国外品牌的机械臂系列;集团自主研发的河姆渡系列机器人,最大的突出优点是七轴冗余单臂机器人和双臂机器人。
迟永琳博士表示,整个中国制造现在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和机会就是智能制造,但智能制造远远不仅仅是在现有的制造的基础上加点互联网的概念和智能的概念。智能制造还是要深入到制造业的需求中去,深入挖掘在现代制造业当中要克服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智昌开发的控制器和机器人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在机器人的控制器层面深深的嵌入了智能制造的特征。其具体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特征:
产品的不断缩短的生命周期和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组织模式对控制器配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种类的差异和产品质量的误差,对于人来说通过眼睛和手感可以快速甄别。然而对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来说,必须在控制器中嵌入了传感融合技术,能与视觉、力学、激光、加速度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快速关联,快速识别生产线中的产品种类和质量差异,做到柔性生产。
制造线中的部件和来料都会存在差异和质量变化,制造设备必须能适应这些不同,做工艺上的调整来弥补这些差异,并保证一致的产品性能,这就是制造设备的工艺智能。为此,在控制器中使用了工艺大数据功能,能根据来料的变化和历史的制造过程和新一批来料当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传感器信息,自动改善整个制造工艺,确保即使产品种类变化和来料品质的差异,控制器也可以自动调整,做到自适应。
现在制造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每个生产线必须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在多品种小批量制造环境的要求下,生产调度和决策是生产线效率的一个关键点。我们的控制器里内置了分布式决策智能,改变传统制造业从ERP,到MES,再到工作站和设备这种层级式的结构。我们的控制器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控制器变成了既能采集数据和存储数据,也能访问生产线上其他设备相关的所有关联数据,能在产品生产需求变化的时候,工作站或者机器人控制器这一级做出相应的关键决策,反馈回相应的生产决策者。这就是我们控制器当中另外一个的关键的职能叫分布式智能决策。
此外,作为一个机器人公司,他们希望能带动整个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通过控制器的接口和智能补偿技术,对各种特别是国产的关键核心部件提供很多接口或者补偿技术,能把使用国产部件的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提升一个台阶,力争和国外主流的核心部件相抗衡。把中国从里到外的产业优势发挥出来,形成真正同台竞争的水平,这样才能与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符,并逐步发展成制造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