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0+家工业机器人企业战场厮杀 红海大战一触即发 - 工业 - 应用行业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业 >>正文
分享34K

今年,2000+家工业机器人企业战场厮杀 红海大战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 2017-07-07 09:07:58 来源:

核心提示: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40个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企业接近2000家。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持续增长。7月5日,“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达8.9万台,比2015年增长26.6%。其中,国产机器人共销售2.9万台,同比增长30.9%。

同时,今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将大概率延续良好发展的态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旗下会员企业的订单量数据发现,有43.8%的企业今年新增订单超过30%,另有43.8%的企业新增订单为10%-30%。

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表示,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高潮”,“就像汽车行业的2001年”。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才处于发展初期,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实属不易。”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市场将爆发式增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长14%,达29万台。

“来自中国企业的需求预计将推动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保尔表示。IFR的官方报告也预测,尽管整个亚洲市场都将迎来工业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但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的40%将在中国市场。

随着工业4.0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按照发展趋势,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根据IFR的统计,全球每万人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数量为69,中国仅为49。 对比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中国差距较为明显,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机器人市场在未来10-15年内保持持续增长没问题的。”曲道奎表示。中国机器人网也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8%,2021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21万台。

多家制造企业均对行业前景表示乐观。来自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企业今年接收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甚至有厂商表示“订单都做不过来了”。

“十三五以及面向2025的未来几年,仍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机器人产业重点跨越和整体带动的黄金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


国产机器人进步很快

天星资本研究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40个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企业接近2000家。

但是,关于机器人企业的衡量标准,业内的看法有争议。曲道奎表示,几千家机器人企业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依次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系统集成,但不能笼统地都叫机器人公司。

“中国真正做机器人的公司并不多,有自己的技术、设计和研发能力,再在规模和占有率上设些要求,做集成的也就不到10家。”曲道奎坦言。

据天星资本研究所的数据,全球前 20位的机器人企业中,日本公司有16 家,韩国2家,瑞典和德国各1家,各公司专利申请活跃期基本保持在20年以上;而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前20位的申请人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只有国家电网和沈阳新松。

不过,情况正在好转。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占据该细分市场的21.5%。而几年前,这个数字只有5%。“高端市场中,中国机器人产品进步很快。”曲道奎表示。

国工业机器人在提质增量的同时,应用的行业也在极大拓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覆盖国民经济34个行业大类和91个行业种类。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但3C(电气电子)行业的市场增速已超过汽车行业,未来三五年内有望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最大领域。

据了解,我国工业机器人两位数高水平增长已形成全球瞩目的“中国模式”,但未来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告别“高端产业低端化、高端应用边缘化”的初始发展阶段,真正驶入技术先进、国产增速、应用拓展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这为我国引领全球新一轮智能制造产业变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