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跟房地产相比,机器人实在只是一个算不上大体量的产业,但相同的是,房地产经过多轮的调控,价格依然上涨,且市场抢房现象屡创新高;而机器人似乎也正在经历着越炒越热,越叫唤越火热的阶段。
先来谈谈与各位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产业。
去年国庆节各地就密集出台以往认房认贷的调控政策,但是即使在“房子不是拿来炒的,是拿来住的”讲话后房地产市场还是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显示这次雷霆调控不如以前效果大,最终在今年只能继续加码调控,把传统的限贷限购升级到限售,再在金融市场掀起一场去杠杆的战役,凸显出了去杠杆力度空前。
但结果呢, 每一次经济乏力就搬出房地产这个救兵,群众对“越调越高”“房价永远涨”的预期就增强一次,最后对“房价只有横盘-上涨这一种走势的认知”根深蒂固。
来看下首季销售情况,1-3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9.50%,增速较1-2月下滑5.60 个百分点。自实行新一轮的调控以来,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仍然保持增长14.67%,但增速较2月回落了10.4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高基数影响,从销售数据看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开始回落。
对于房地产,无需多言,说多了都是泪。
再来看看各位赖以生存的机器人行业。
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火热主要是在2011年以后。在这几年当中,国家共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出台。
同时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天津、东莞、佛山、广州、青岛、芜湖、重庆、江苏、山东、福建、杭州、嘉兴、海宁、温州、洛阳、泉州等地纷纷出台机器人补贴政策,一时间,机器人企业在中华大地踊跃出现。
据统计,我国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部分企业包括传统做自动化设备的公司改名而来的、只有概念没有产品的、上市公司或大型公司设立机器人事业部的、以及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的公司等等尚未完全统计。
机器人热带来的各种逐利现象和同质化业务比比皆是。
如,机器人培训业务与培训机构各立门户,大相比拼;机器人教育基地其实就是各类服务机器人的展示;资本、投行、银行纷纷力捧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乏力的传统企业快马加鞭进军机器人行业;商超、银行、公共中心、餐饮等公共场合借助机器人大搞营销推广••••••
如同房地产一样,真实的机器人企业每天都在高喊着“不挣钱”的口号,同时对不断新进行的业者们一边旁观一边敌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谁叫这个产业画了那么大的一个饼,还没看见边缘呢,哪有人肯放手?
好嘛。最后借用业内诸君的一句话:机器人水深水浅,谁进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