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中国3C行业从业人数达到数千万,只要其中30%被机器人替代,对小型机器人的需求就是几百万台,相当于几千亿的市场规模。长盈精密和安川共同看好小型机器人以及机器换人市场,决定利用双方优势,联手打造小型机器人龙头企业。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正在加速布局中国。继与美的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后,4月24日,安川再与长盈精密在广东东莞正式签约,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开发最新一代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
继与美的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后,4月24日,安川再与长盈精密在广东东莞正式签约,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开发最新一代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
根据此前长盈精密发布的公告, 4月7日,长盈精密已经召开董事会全票通过了与安川共同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的议案。
其在发布会上预计,合资公司于2017年和2018年将分别生产机器人500台和2000台,在2021年达到年产10000台的规模,加上系统集成和标准工作站,实现年销售收入32亿元。
安川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品牌之一,掌握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等机器人核心技术。长盈精密是一家从事移动通信终端、数码产品和光电产品精密金属外观件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在自动化方面投入巨大,自主完成了2000多台机器人的集成应用。
“师夷长技”
长盈精密在公告中称,合资公司名称暂定为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长盈精密出资32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5%。安川电机出资12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安川通商出资5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10%。
在合资公司存续期间,安川应持续提供合资公司所需的技术、专利、工艺、体系建设上的支持,包括但不仅限于机器人底层技术、生产工艺、测试评价体系、品质管理体系、供应链体系、人员培训体系等。
而长盈精密则需要给合资公司及安川提供销售市场,设计公司、关联公司和供应商中需要采购工业机器人的客户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长盈精密第一次涉足机器人领域。2015年长盈精密通过收购东莞市松庆智能70%的股权成立天机自动化平台,在机器人、控制系统、自动化集成等方面进行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长盈精密与四大家族中的另一成员发那科此前有过密切合作。 依靠发那科的协助,长盈精密在2015年成立了工业自动化小组,专注CNC加工、注塑机,模具加工等工序的自动化改造。
长盈精密董事长陈奇星曾在2016年一次说明会中表示,长盈精密当时接近4000台自动化生产系统,基本以发那科的设备为主。
而且这种合作不仅局限在业务层面。发那科机器人事业本部机器人研究所技师长(总工程师)沈岗还在2015年进入了长盈精密的董事会,任职至今。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成立的合资公司,长盈精密本打算继续与发那科合作,但因为控股权问题等因素最后才选择了安川。
记者就此事联系长盈精密,其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合作之所以选择安川而不是发那科,一方面是因为安川的合作态度相对开放,若与其合作,长盈精密可控股新合资公司;另一方面,安川的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部件全球领先也成为其优势因素之一。
但上述人士强调,长盈精密与发那科的其他合作将正常进行。
看好小型机器人以及机器换人市场
小型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体积小,承载小,应用场景与六轴机器人不同的产品种类,近两年随之四大家族企业纷纷推出了小六轴,或者协作机器人,国产机器人企业纷纷效仿,雨后春笋。也在近两年成长起了一批这样的企业。
从应用行业来讲,小六轴机器人最关注的是电子产品制造,也可以说他们的诞生就是瞄准3C产品。
长盈精密近几年来对自动化投入巨大,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系统集成队伍,自主完成2000多台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同时作为3C行业的龙头企业,长盈精密对3C行业的工艺研究非常深入。随着公司的发展,除现有的应用之外,长盈精密对机器人的需求超过上万台。长盈精密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持续的内部需求与安川的领先技术完全互补,这次合作一定能改变全球3C行业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的格局,改变国产机器人质量差以及缺乏核心技术的现状。此次合作的首款小型六轴机器人数据也全面曝光:7kg负载,±0.02mm的重复定位精度、IP67的防水等级等,同时兼顾所占空间小、价格优等特点。首款机器人将于8月份正式投入市场,合资公司预计在2021年实现年产10000台的规模。
关键零件壁垒
四大家族近两年在中国快速扩张,除了安川和发那科有所动作,ABB仅在2016年就与华为、长虹、拓斯达等国内3C家电行业应用端和集成商龙头达成机器人方面合作。
虽然2017年1月美的完成要约收购库卡集团,但也承诺确保其在运营上的独立性,所以库卡也在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
中国工业机器人背后巨大的市场无疑令四大家族垂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
因为快速布局,2015年前后,不包括优傲、川崎等在内,仅四大家族的机器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份额就已经达到了70%。
根据工信部2016年初的一次摸底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内的很多机器人企业是从集成系统切入机器人领域。
最典型的是埃斯顿,其从做数控起家,2011年开始向上游机器人本体延伸,接连收购了意大利CMA机器人、上海普莱克斯等实现转型。目前已经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四小龙之一,另外三家为埃夫特、广州数控和沈阳新松。
在许多高端装备行业出现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也出现在工业机器人上。一位埃斯顿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埃斯顿的机器人制造,除了减速器之外,已经实现自研自产。
长城国瑞证券研究所指出,目前减速器、伺服体系首要依托进口,操控器通常由本体公司自产。全球高精度机器人减速器商日本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两家商品的占有率达75%。
同时对于机器人本体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壁垒。
天机机器人从诞生就有着贵族血统,有技术,有市场,对市场又充满无限期待,长盈本就从代工发家,现在做自己的机器人品牌,又联合了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中西合璧,完美无瑕,又有着自己内部庞大的消化系统,不愁机器人卖不出去,但是要想卖给更多像长盈这样的额企业使用,恐怕还有一段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