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服务机器人也异军突起。据工信部数据,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且服务机器人几乎对所有行业都会带来影响,其衍生价值更是难以计算。
虽然服务机器人概念看似陌生,但大多数人在商业领域接触到机器人概念,都是从服务机器人开始——从最早的导购机器人,到如今的网红贤二机器僧,都是服务机器人的代表。一般来说,服务型机器人特指为人类生活与工作服务的机器人。相比于通常处在标准化流程的工业机器人,由于经常需要与人和复杂的环境互动,服务机器人必须更自主灵活。
服务型机器人分成两大类:个人用机器人与专业用机器人。在10月21日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凤凰文创记者采访了同时打入这两个领域的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刘雪楠,听他解读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技术趋势和对各个行业的“机器人入侵”。
服务机器人怎样打入“三百六十行”
凤凰文创:现在最著名的服务机器人“贤二机器僧”是以康力优蓝的小优机器人为本体改造出来的,新一代贤二机器僧集成了哪些功能?
刘雪楠:目前贤二机器僧已经集成了诸多人工智能的科技,包含视觉方面和语音语义方面的智能,它已经可以做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可以做人脸的追踪,以及精准的室内定位导航,可以很好地执行场景化的任务,同时针对人的语言表达做深度的语义理解,自由地和人进行交互。
凤凰文创:标准的服务机器人需要有哪些功能?服务机器人在未来会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从2016年开始,服务机器人开始向多个行业进行扩张,并开始呈现未来机器人能够做三百六十行的趋势。
刘雪楠:服务机器人今年在几个行业里有重点化的应用:一是在场馆导览,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做场馆里的解说员、导游,在不同场馆里对游客进行具体的导览工作;另外它可以在商场里做导购员、像促销员一样吸引人流,永不厌烦的介绍商品;也可以要求你扫二维码,输出促销的信息;同时机器人也可以担当娱乐节目、展会、婚礼现场主持人的角色,它既可用娱乐的形式进行主持,还可以表演节目;还有一个重点领域是银行,目前在很多银行开始采用服务机器人进行服务性的、指引性的应用。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服务机器人还会进入到更多、更广泛的领域,为人类做服务。
服务机器人是代表“RT时代”的全新工具
凤凰文创: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对于智能产业的意义是什么?
刘雪楠:实际上服务机器人不只是一个全新的产品,而是个代表一个时代的全新工具。就像过去的手机、电脑、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样,服务机器人将成为一个全新的“RT时代”的代表。与过去人类发明的工具最大的不同的是,服务机器人替代的不仅仅是人工,同时也开始替代人性,所以基于“人工”加“人性”的双重替代,这不亚于一次物种革命。在未来的若干年时间里,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使一种全新的智能型的物种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机器人会更彻底的再次颠覆人类过往生活模式,给我们带来惊喜。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程度全面领先于国际水平
凤凰文创: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相比于国外产业先发国家,我们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刘雪楠:人工智能可以被拆分解读为智能、服务、机器、人,四个“字节”。智能就是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的技术是国际化的,在这一领域,中国并不输给日本,甚至在某些方面,在结合本土的一些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外。
从服务应用的角度看,由于企业必须针对每个具化的场景展开服务,就要和本地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方面国内本土企业也做得很实战。同时,机器人讲求“人性化”和“社会化”,人性化和社会化也必须要和本土的特点做结合,就像互联网必须进行本地化一样。所以在这一点上,国内的服务机器人的本地化结合做得不错。日本的优势在于电机、马达、运动控制、高精尖零件等方面,但在这一领域,短期来看服务机器人对动作的要求不高,而更讲求人工智能。目前服务机器人普遍采用轮式传动底盘,且全世界其实尚无任何一个国家大规模生产步态式行走服务机器人。
所以在现阶段,中国服务机器人的水平从产业化程度来看全面领先于国际水平。当然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自主企业也需要在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上做进行专属突破。
未来服务机器人的两个重点发展方向
凤凰文创:未来智能服务机器人需要突破哪些重点领域和应用技术?
刘雪楠:未来,服务机器人有两个重点发展方向:第一,就像所有产业的初始阶段,它需要找到杀手级的、切入痛点的场景化应用。目前服务机器人正处于这个临界点,虽然有很多场景应用,但这些应用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力量,尽早在具化的场景上形成更完美的服务。第二,从未来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机器人实际上不再单纯属于一个工具,它有内在的人性化、社会化角色,所以基于机器人的社会化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意、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共同打造符合未来应用需求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