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机器人协会给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从应用环境的角度划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industry robot)和服务机器人(service robot)两大类。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接受人类指令后,将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运动路径和作业,包括焊接、喷涂、组装、采集和放置(例如包装和码垛等)、产品检测和测试等(ISO定义)。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服务机器人又可分为两类:专用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和家用服务机器人(domestic use robot)。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是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如水下作业机器人、空间探测机器人、抢险救援机器人、反恐防爆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及其他特殊用途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服务于人的机器人,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
十年以前,大家都认为服务机器人是实验室的事情,它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新材料技术的原因,突然把服务机器人带入到我们的视野,进入到我们家庭,感觉距离一下缩短了大概五年。我们就开始思考会不会今天的产业是工业机器人,明天的产业是服务机器人?
在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产品形态和功能正在探索和尝试,未来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欧洲、韩国、中国紧随其后。围绕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本体、系统应用工艺、传感器核心部件、控制系统等方面是衡量技术先进性的关键点。中国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且多是分散式发展,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与格局。在安全巡查、反恐防爆、抗震救灾、教育、陪护、无人机、两轮车等方面,国内企业已崭露头角。在所有从事服务机器人的公司中,有35%以上的公司都是新创立的,这些企业往往以破坏性技术创新或应用牵引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还很年轻,规模也较小,缺乏规律性成熟的经验,但是这些培育、孵化或是创新企业,为新兴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来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比如说我们大家熟悉的大疆,2015年销售额30亿,就这么一个航拍产品,反正很多人不太相信,沈阳新松也就15亿到20亿,还那么多的产品系类。
家用服务机器人年增长7%,增长率不高。原因是什么呢?进入家庭的机器人形态大家不清楚,很模糊,好像有用,好像又没有用。好像可以买,又好像太贵。例如很多人关心机器人在服务老年人上应用如何呢?服务机器人服务于老人这是一个特别广阔的市场,欧洲和日本关注很多。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两个原因,第一,康复或者陪护好不好?谁说了算?购买者还是使用者还是厂商?都不是,是医生说了算。为此,对老人的陪护、康复,医学资源显得比产品更重要。第二,这类产品个性化很多,所以成本高。中国老人现阶段还不是很富裕,像我们老了以后,才会去买上万块钱的机器。需求是存在的,只是这个痛点谁能先捅破。
对于服务机器人,更强调的是人机交互,安全应用以及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实际作业等问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北京赛迪机器人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了《服务机器人交互安全和环境适应检测试验》行业标准,并且具备专业的检测试验环境和工具。也研发了开放的平台窗口向服务机器人厂商、用户以及研发机构征集检测案例。
针对中国服务机器人这么大的市场,资本和市场看是不缺的,大部分的企业家和学术界就是瞄准质量。服务机器人的检测试验和研发、生产的同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