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我们真的去认真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时,却发现需要纪念的东西太多太多——从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从智能出行到智能家居、移动医疗、物联网,2015年,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改变整个世界的运行逻辑。
在智东西看来,在年底纷杂的关键词和各类盘点中,数字也许是最为直观的一种表达方式。为此,我们基于智能行业中最重要的5个领域分别选择了9组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在它们之中,既有成绩,亦有趋势,还有态度。
而九九归一,也许这些数字最终所汇集而成的,正是在2015年,智能对科技、对商业、对社会、对你我、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
在第一辑中,我们将关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机器人领域,其中也包括另一种离我们更近的机器人形态——小型民用无人机。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No.1 15%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预计销量增长率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已达到23万台,其中中国买走了其中的56%。目前,驱动整个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动力来自汽车业,其占据了23万台中的10万台;紧随其后的,则是电子、金属、橡胶、食品、制药、化妆品等制造行业。而15%的数字是官方对今年工业机器人销售增长速度的预期,同时这一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将持续数年。
No.2 230万台
3年后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数量
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2015年会有超过150万台工业机器人服务于各大流水线;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30万台。目前,全球共有超过4万家各类机器人供应商,韩国以478台/万人的机器人使用密度位居榜首,日本、德国和美国紧随其后,中国目前还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No.3 10%
国内高精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比例
除了ABB、发那科、库卡和安川电机4大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国内也有新松、广州数控、启帆、埃斯顿、新时达及遨博等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而在国内铺开摊子的各类机器人公司已达700至800家。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大多集中于相对简单的搬运、码垛及家电、金属制造领域,在高精尖的多关节机器人仅占有10%、焊接机器人仅占有16%、汽车组装仅占有10%的市场份额;在产业链中偏低端且并未进入主流市场,同时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No.4 200亿元
2018年服务型机器人市场规模
这里是两个单位,首先是200亿美元,其次是200亿元人民币;前者代表的是未来3年后全球的服务型机器人销售额,后者则是相对应的国内市场的情况。实际上,服务于家庭的智能机器人正成为国内创业者相当热衷的一大领域,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硬创先锋此前所对话的EZ Robotics、Pudding布丁、UBTECH优必选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No.5 290亿日元
阿里巴巴联手富士康投资Pepper
今年年中,阿里巴巴联合富士康在日本宣布,将向日本软银(SoftBank)旗下Pepper机器人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约合7.32亿元人民币),各自持股20%。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识别情绪、可以与人交流的仿人形服务机器人,Pepper被认为在服务领域将有大作为。而受到每月2000台的产能影响,其每次开售都处于被迅速“秒光”的状态。
No.6 90%
中国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出口份额
相比于我们常规理解的机器人,无人机是其的另一种存在,而90%正是中国在这一市场所占据的出口份额,这90%之中又有90%来自于深圳。不过,尽管国内已有了近20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但其中拥有核心技术的却不到10家,95%以上的企业大多从传统航模、玩具厂商转型而来,都在做飞机的组装,并没有自主研发能力。
No.7 340万美元
Kickstarter众筹冠军Zano的筹资额
去年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明星项目属于这款名为Zano的无人机,这款预计售价245美元的无人机产品只有手掌大小,重量不足60克,可飞到30米高空并定点停留拍摄高清影像并通过手机APP操控。不过,其未坚持到自己的一周年生日便宣布倒闭,15000多台订单大多无法交货,支持者的340万美元打了水漂。事实上,这一事件提醒了我们无人机乃至整个机器人领域的高门槛,在刚刚结束的第17届高交会上,有业内人士便预计,明年没有实力和技术含量的无人机公司将会倒闭一半。
No.8 3.8倍
纽约时报机器人编辑Blossom的“业绩”
除了实体的机器人,一些虚拟的同样值得关注。基于人工智能和先进的机器算法,这个名为Blossom的“机器人主编”在今年8月刚刚被纽约时报启用,而经由其挑选、推荐的内容的点击量是人工编辑选出的文章的3.8倍。同样的变化也来自国内,上个月新华社上岗了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可在分分钟搞定一打的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而一般的熟练记者处理一篇这样的内容就需要10分钟。
No.9 10亿美元
马斯克人工智能项目OpenAI融资额
作为人工智能威胁论的积极“倡导者”,这次“钢铁侠”召集了Y Combinator总裁奥特曼、LinkedIn联合创始人霍夫曼等一票大佬,要做一个“不作恶”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机器人一直面临着道德的困境,而问题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人工智能不懂道德规则,也不在于植入上遇到困难。而是在于我们人类自己能不能将伦理信仰形式化,保证它基本清楚明白。那些被“注入”到人工智能中的“伦理”,是否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陷阱?
结语
的确,这9组数字只是人工智能领域在2015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其关乎于市场,关于于资本,也关乎于技术。而工业机器人也好,服务型机器人也罢,甚至包括无人机在内,其背后所代表的都是人工智能的进步。同时,技术的障碍,道德的悖论,似乎从未有哪项新技术面临着如此多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