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1.3%。据IFR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过1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9亿美元。
从IFR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国产机器人销量3.4万台,占整个中国市场销量的37.8%。粗看起来数据不差,但是实际上中国机器人企业800家,平均每家企业销售42台机器人,根本不足以维持企业生存。
为了加快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家给予了大量补贴,如2016年起,东莞政府每年补贴2亿元进行“机器换人”,广东、浙江也提供了各种机器换人补贴政策。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尚无一家企业成功实现从依赖补贴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
最近,多家国产机器人企业纷纷披露了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从中可以一览国产机器人企业对补贴的依赖程度。文章《国内四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总资产排行》选择了4家机器人企业进行分析,并给出了4家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增长率(如下左图)。由图表可知,在前三季度拓斯达、埃斯顿、新松、新时达四家机器人厂商均实现了利润增长,其中拓斯达、埃斯顿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是搜集了这4家企业2017年前三季度的政府补贴数据,将政府补贴数据从利润中扣除后,却发现各厂商利润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除拓斯达外,其他三家厂商利润增幅直接由正变负。四大厂商前三季度扣除补贴后相比去年同期利润增幅表如下(下图)。
关于补贴向来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在国内技术薄弱的情况下,只有依赖国家补贴,企业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技术研发工作,从而取得技术突破。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补贴扭曲了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制,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使那些有技术实力的小企业面对更恶劣低价竞争环境,同时,补贴也可能被滥用,难以真正用于技术研发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也有声音认为,补贴本身并没有错,关键要落到实处。比起直接对机器人企业或者购买机器人的企业进行补贴,应该更多地把补贴投入到机器人职业教育、培训等,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实现技术突破及创新。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人均机器人保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市场的红利却很难被国内企业分享。虽然国家对于购买国产机器人也给出了补贴,但是国内市场上外国机器人仍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同时,更多国外机器人厂商瞄准了中国市场,如ABB正筹划建立重庆机器人应用中心;安川电机与武进国家高新区二期项目签约,启动建设第三工厂。库卡宣布再次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建设中国二期厂房。发那科在日本建设新工厂,最终打算将月产量扩大到现在近2倍的水平。那志不二越将在2018年之前在中国起用新工厂。
国产机器人企业要健康发展,在先天技术薄弱的前提下,离不开政府的补贴与扶持,但是同时,企业也必须扎扎实实掌握相关技术,实现对国外机器人技术的追赶,从依赖政府补贴输血转向依靠自身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