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举办开放日活动,将其对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最新Demo向与会者介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率领团队分享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5G、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前瞻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人脸分析和情感识别方面,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称很早便拥有最先进的算法,并且在EmotiW比赛(自然环境下的情感识别比赛)中获得冠军,该算法的速度是第二名团队的200倍,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的场景当中。
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英特尔宣称的HERO(英雄)平台,自主系统是与人工智能一直是英特尔的研究发向,HERO平台因此应用而生。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目标是推出一套基于CPU+FPGA异构计算的自主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帮助研究人员基于此平台进行开发。
之所以引入异构平台,是因为机器人研究需要同时引入时间和空间计算模型。CPU作为时间计算模型的完美代表,指令按时间顺序一条一条执行,可以实现灵活多变的控制;加速器则更像一种空间计算模型,利用空间的并行从而一次性完成大量数据处理,使复杂的计算得到加速处理。基于这一目标,HERO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Heterogeneous Extensible Robot Open Platform)应运而生。它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专为智能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打造的一套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的异构系统平台方案。
在此方案中,CPU作为控制中心,与FPGA和其它专用加速器芯片(如Movidius的VPU)搭配,能够提供高效的性能。整套HERO硬件系统采用了英特尔酷睿系列CPU,搭载英特尔Arria 10 GX系列1150型FPGA作为异构加速器,能够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并运行多种智能算法。
显然,这是当前所有找到的最优几个解决方案之一。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每家大公司都有自己理解,也深刻了解其对于未来的重要性。现在的麻烦之处在于,各家大公司,像英特尔、微软和谷歌等等,很多都是基于其过往的辉煌成就和商业逻辑以及强势所在,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新瓶子去装自家的旧酒。比如英特尔的HERO平台,如果流行开来,好处之一必然是将酷睿系列CPU将继续辉煌,大行其道。
微软小冰则是另外一个例子。小冰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明星产品,是具有对话能力的机器人。小冰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五代。按照有“小冰之父”之称的研究员李笛称,最新的第五代小冰有三个技术突破,第一是算法,第二是云计算,第三部分也是最关键部分,是与真实人类交互中得到的第一手数据。微软称,小冰目前拥有了1亿用户,积累了超过300亿的直接人机对话。这个数据量居有所有同类产品第一。
第五代小冰有一个技术突破,是小冰开始试着拥有高级感官,尝试突破虚拟世界,包括可以主动给人类打电话,叫住身边走过的人。还有实时流媒体视觉,可以评论图片,模拟人类感知功能。最近,微软在上海某处放置了小冰,可以感知人的位置和移动,甚至可以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可以主动对身边感知到的人说话。会唱歌、写诗,还会主持电视节目。
从语音切入,带起情感和智能框架,微软小冰走的是一条先软后硬的路,非常具有特色,做好了,可以成为机器人的灵魂和系统。
不过,换一个思路来看,小冰多多少少显示出一些当年Windows操作系统横扫多数PC的雄心。如果机器人成为未来某一个时代最新的计算平台,微软保持着一种宏愿,小冰可以为通用的语音操作打前哨。这一思路让小冰在微软内部颇受重视,因为这是微软能听得懂的商业逻辑。
谷歌同样如此,发力TensorFlow,研发人工智能方面基层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很容易让人想起其安卓系统的成功。
但是,观察科技史上发展轨迹,一代全新的普及性技术,以及由其衍生的大众流行的产品,往往很少由大公司内部孵化、孕育而出。或许有其内在逻辑和道理——以过往的成功逻辑来硬性理解新领域,往往铩羽而归。
就像当初英特尔错失移动处理器芯片的商业机会,让高通最终脱颖而出。
就机器人本身而言,英特尔中国的机器人实在简陋。就腾讯科技现场观察所见,基于HERO平台的简陋机器人,没有活动自如的腿,只能靠两主一辅的轮子支撑滚动。唤醒时,在吵杂的环境下有时听不见指令。有效接受命令后,机器人可以帮人去拿回一个瓶装饮料。实现方式是行动的滚轮机器人根据内置的位置信息,找到另外一支机械臂,通过WIFI信号发去要拿饮料的指令,等待,然后由机械臂通过视觉识别功能,在一个柜子里准确找到所需饮料,然后运用三根指头的手夹取饮料,最后放到滚轮机器人的盘子里。
一边观看时实在要为这些机器人的表演捏把汗,生怕未完成任务搞得宾主都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