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机器人磁控胶囊技术提升小肠疾病诊断准确率 - 技术天地 - 产业资讯 -AGV产业联盟官方网站 -新战略机器人网-工业、服务、AGV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天地 >>正文
分享34K

上海用机器人磁控胶囊技术提升小肠疾病诊断准确率

发布时间: 2017-04-17 04:04:06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用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技术开展了199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这一高新技术可以提高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尤其是小肠疑难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对小肠活动性出血准确率几乎达100%,也可用于对微小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资料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用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技术开展了199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这一高新技术可以提高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的准确率,尤其是小肠疑难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对小肠活动性出血准确率几乎达100%,也可用于对微小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患者只需随水吞服下普通胶囊药丸大小的机器人磁控胶囊内镜,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查,实现对小肠内部多角度全方位观测,检查前无需抽血做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等病毒检测,全程基本无创伤、无痛苦、无麻醉、无交叉感染。

与以往的胶囊内镜相比,机器人磁控胶囊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且在人体内更加“行动自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金水介绍:“以往的胶囊内镜在人体内的运动仅受重力及胃肠自然蠕动影响,不能人为控制胶囊的运动及走向,因此可能错过重要部位的观察及对可疑部位的重点探查;而磁控胶囊内镜原理就与拿吸铁石吸引带磁性的物体运动一样,临床医师能够控制胶囊内镜的运动轨迹,从各个方向全面观察胃肠道,减少死角。”

磁控机器人胶囊内镜适应于高龄、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者、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胃肠功能障碍等患者,可使部分传统内镜绝对或相对禁忌症者得到及时舒适的检测诊断,接受针对性治疗。

专家介绍,由于传统的电子小肠镜操作时间往往长达4-6小时,操作难度大,导致临床有部分病人难以接受且依从性差,难以完成5-7米全小肠观察。小肠CT对肠内占位及小肠梗阻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肠内早期病变、糜烂性肠炎、肠内活动性出血等诊断价值有限。而普通胶囊内镜只能90度观察小肠,无动力,不能360度全方位观察小肠,易滞留在胃内,且用电时间较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