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机器人,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主人,你有一个未完成事项。”“我来给你唱首歌吧。”……在高交会所有展区都不难见到机器人的身影,走在展馆道路上,你可能随时会和它们迎面“相撞”。难以想象,数年前仅存于科学馆、被众人围观的机器人,如今随着技术更迭,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的确,在“双创”推动之下,机器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涌进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在第十八届高交会现场,不少服务机器人集中亮相。不过,记者通过走访多家机器人企业展位发现,服务机器人行业看似百花齐放,实则同质化严重,不少企业尚未找寻到用户“痛点”,机器人体验不佳,甚至在高交会现场因操作不当发生所谓“机器人伤人”事故。
当然,机器人不仅仅局限于长得像人的机器。机器人是指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除了服务机器人,还有工业机器人。记者通过走访高交会发现,后者较前者的发展显得更为有条不紊。在深圳,不少工业机器人企业正试图用实践探出一条发展道路,希望通过技术攻坚,PK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
服务机器人频频“撞脸”
机器人市场很“火”。《2015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拥有专业机器人企业435家,机器人产业产值约为630亿元。
萌萌的大脸、一眨一眨的眼睛、笨拙可爱的身体、略有磁性但机械感仍较重的发音、号称具备智能交互和深度学习等功能……在高交会现场,记者观察到,几乎所有服务机器人,尤其是早教机器人的卖点都离不开这些。
市民黄先生参观过好几届高交会,每一次都对展会现场展出的机器人印象颇为深刻。“现在的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了,不仅能人机对话,充当智能设备,还能实现多种多样的附加功能,如监控、控制智能家居,而且价格也越来越低。”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深圳狗尾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王昊奋介绍,目前市面上服务机器人多以感知智能为主,涉及医疗、教育、金融交易等服务,很多都是偏软件,加上拟人化的外形。
记者收集了数十份服务机器人的宣传单张,不仔细看,甚至难以发现不同款机器人之间的差异。现场有观众向记者“吐槽”:机器人“撞脸”蛮严重。
有业内人士直言,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快,但智能水平还很低。因为没有前车之鉴,机器人企业只能不断试错,探寻发展道路。
宾果智能科技的做法是为机器人加上“特殊”功能。“我们在保证机器人与用户互动的同时,还为机器人加入了人脸识别功能。将它应用在幼儿园,可以代替老师完成小朋友的签到工作,即安全又省时。”宾果智能科技市场总监李明良说,其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已经和北京部分幼儿园达成合作,市场化可期,“近年来不少机器人企业都‘倒’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准定位,单纯模仿是不可能成功的”。
“机器人也分三六九等”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在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业内预测,未来三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橡胶等行业的出货量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
在高交会现场,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这里集中展示了智能球形移动机器人、智能全向移动座椅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等多项“黑科技”味十足的产品。以智能球形移动机器人为例,据工作人员介绍,其采用球形结构设计,能适用于各种地表环境,可用于灾害现场的通讯连接和受灾信息采集、军事侦察和反恐等场景之中。
记者体验这款机器人发现,其操作十分流畅,在模拟草地和山洞中穿梭自如。“它能和智能硬件连接,装载多种高性能传感器,成本低、功耗小,除了上述用途,还能作为家庭娱乐玩具。”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做好一款机器人并不容易,需要潜心研究。
同样“黑科技”味十足的还有一款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它由深圳东盈讯达研制。模拟人工手臂的机器人写起毛笔字十分“带感”,像极了大家作品,配上舒缓古筝音乐,仿佛从高交会穿越到书香门第。旁边几支机器人机械臂跟随音乐齐舞,机械感十足……事实上,这些机器人有些“不务正业”。它们是东盈讯达研制的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其特别之处在于,可根据客户需求应用于多种行业场景。东盈讯达副总经理王芳告诉记者,公司的研发难点和重点在于机器视觉,也就是如何协调完成复杂装配动作,最终形成多样化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
“机器人也分三六九等。”王芳直言,国内机械自动化水平还处于上升期,机器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配合其他设备和人工形成完善解决方案。“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巨大,我们希望造出的机器人能媲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她说。
在王芳看来,机器人企业同质化不一定是件坏事,“这说明有竞争,这样才有发展”。她认为企业需抓准细分市场,自主开发应用和配套服务,避免扎堆而上,“抄袭没有意义,企业应深入某一领域进行研究,找准立足点”。
另辟蹊径的机器人企业
在高交会同期举办的“创客之夜”活动上,有11个创客项目集中进行路演,其中,EAI机器人智能移动服务商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奖。
这支创客团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不研制机器人,而是为机器人企业服务。EAI机器人智能移动服务商联合创始人龙军表示,公司的核心技术在于研制出了利用算法控制机器人移动并实现机器人精准避障的软件,从而将其应用于机器人公司。“系统配备了激光雷达传感器,能感知环境、路径规划、自主避障,这是最核心的技术。” “机器人制造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干,一些成熟的技术和配件可以通过购买实现,这样更加高效。”龙军介绍,EAI机器人智能移动服务商团队不到20人,已寻求了上百家机器人企业合作。“机器人服务商在全球都属新生事物,我们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人才。”
在高交会现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带来一款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一号”。该所研究员俞建成介绍,这款机器人最深可下潜至6000米,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服务于深海资源勘查的实用化深海装备,它能进行深海近海底地形地貌、海洋环境参数等综合精细调查,标志着我国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这些另辟蹊径的机器人企业,试图用实践探出发展新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甘中学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外大公司已做好专利布局、技术封锁趋于严苛的大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应该改变这种仅仅依赖核心元件进口而提升机器人品质的发展方式,要“另辟蹊径”实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发展。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