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因为机器人伤人事件而火?机器人造反反思 - 市场分析 - 产业资讯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正文
分享34K

高交会因为机器人伤人事件而火?机器人造反反思

发布时间: 2016-11-21 09:11:03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核心提示: 作 为 20世纪自动化领域的重大成就,机器人目前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根据《世界机器人》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机器人数量已超过1000万个,其中工业机器人170万个,服务机器人830万个。 

11月18日,网络盛传在深圳高交会上,一名叫小胖的机器人突发故障,撞向展台玻璃,现场一人被划伤。这不禁让人想到去年,大众汽车德国工厂一台工业机器人,“出手”致一名技师丧生。

在好莱坞科幻电影《终结者》中,人类研制的高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天网”失控,机器人拥有自我意志后开始屠杀人类。据《世界机器人》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机器人数量已超1000万个。在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人类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       其实,就现有技术而言,我们并不能将伤人事件责任记到机器人头上。上述伤人事件,都是机器人革命进程中的一部分。

然而,技术这把双刃剑,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如何在该有的框框内被研发利用,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寓言般的诅咒是否因人类恐慌过头?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牵涉的伦理哲学等问题,人类是否该停下来思考?11 月 18日,网络盛传深圳高交会上发生“全国首例机器人伤人事件”,名叫“小胖”的机器人突发故障,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自行打砸展台玻璃、砸伤路人,一位路人全身多处划伤后被担架抬走。

中国现首例机器人伤人事件

该文章称,“小胖”机器人原为4岁-12岁儿童研发,主要用于教育目的。此后,机器人伤人事件引发热议,“机器人原力觉醒”的猜测也在互联上传播。

18日下午,高交会组委会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反了方向键所致。公告称,11月17日13时50分左右,第十八届高交会1号馆1D32展位深圳展景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发生意外事件。由于该展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成“后退键”,导致用于辅助展示投影技术的一台机器人(又名“小胖”,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撞向展台玻璃,玻璃倒地摔碎并划伤一名现场观众,致其脚踝被划破流血。

高交会官方还表示,经向展商和机器人生产企业了解,该款机器人于2015年11月23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次面世,目前已获得国内相关安全认证。关于此次意外的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核实中。对于网上种种猜测,“小胖”机器人的生产商表示,此次事件与机器人质量无关,“机器人原力觉醒”的猜测根本不成立。2015年,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家工厂,机器人“出手”杀死了一名工作人员。这名不幸身亡的工作人员是大众的承包商,事发时该技术人员在安装机器人,受机器人撞击胸部,再被压在铁板上伤重而亡。

德国大众工厂“机器人杀人”?

大众集团发言人对此回应,这台机器人并没有出现技术故障,推断事故是由人为错误导致。这名死者的工作和汽车制造无关,是安装机器人和机器臂的专业人士。由于作出了违反安全规定的动作,他进入了安全笼进行机器臂安装工作。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专家表示,这起事件应被理解为一起极为罕见的工业事故,而非来自未来机器人威胁的警告。这起事故是在技师装配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生的,机器人把技师挤到了一块金属板上。涉事的是一台快速移动的第一代机器人,从设计上说,这种机器人是在笼子里工作的,远离人类员工。由自动化装备导致的致命事件可追溯至几十年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生过自动化组装生产线的事故。

历史上的那些血淋淋的教训

1979年1月25日,距离工业机器人发明公司unimation公司成立20后,年仅25岁的美国福特工厂装配线工人,在福特铸造厂被工业机器人手臂击中身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例有据可查的工业机器人杀死人类的案件。

1981年7月4日,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明石工厂的一名修理工人,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人的启动钮,这个加工齿轮的机器人立即工作起来,把那个工人当成齿轮夹起,造成悲剧。

1982年5月,日本山梨县阀门加工厂的一个工人,正在调整停工状态的螺纹加工机器人时,机器人突然启动,抱住工人旋转起来,造成了悲剧。


面对机器人带来的威胁,日本邮政和电信部门组织了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专家认为,机器人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3种:硬件系统故障;软件系统故障;电磁波的干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专家们逐步找出了一些机器人失控的原因,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机器人杀人事件已鲜有报道。作 为 20世纪自动化领域的重大成就,机器人目前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根据《世界机器人》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机器人数量已超过1000万个,其中工业机器人170万个,服务机器人830万个。 

  是人类恐惧过头还是要停下来思考

特斯拉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是对机器人安全性持质疑态度的代表人物。马斯克曾向未来生命研究所捐赠1000万美元,资助他们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该研究所的目的是确保人类对人工智能始终拥有控制权,确保机器人不会毁灭人类。

而谢菲尔德大学自主系统和机器人研究小组主管尚多尔·韦赖什教授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制造商开始装配在笼中工作的机器人以来,这种致人死亡的事故极其罕见。第一起记录在案的机器人致人死亡事件,发生在1979年的福特(Ford)美国工厂。自那以来,这类事件每年发生不到一起,在所有致人死亡的工业事故中只占极小的比例。机器人自动化很可能降低了工厂中的整体死亡率,原因是假如由人力来做机器人所做的工作,本会有更多的人在一系列工业事故中丧生。

联合国呼吁暂停开发“杀人机器人”

2015年5月30日,联合国“法外处决、即决处决或任意处决问题”特别报告员克里斯托夫·海因斯向人权理事会提交报告,建议人权理事会呼吁各国冻结“致命性自动机器人”(“杀人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致命性自动机器人”是指在激活后无需人类干预即可自动选择目标和采取行动的武器系统。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无人机”等技术仍然需要人类参与控制与决定,但“杀人机器人”则完全由电脑系统做出决定。然而也有支持者认为,由于能更大程度减少战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精确地针对目标,使用这种新技术可以减少伤亡。因此,海因斯并未在报告中提出立刻全面禁止这项技术的建议。他说,对待这项新技术有三种选择:在现有各类规范下任由其发展和使用、严格禁止、针对它制定新的规范。在未经相关各方认真讨论之前,得出结论还为时尚早。海因斯的报告说,现阶段尚无“全自动”机器人投入使用,但相应技术已具备,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舜网-济南时报)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