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个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生了好几起跨境并购的典型案例。4月份,中国浙江万丰科技并购美国焊接机器人应用系统服务商帕斯林,成为全球焊接机器人集成系统的领跑者;5月份,美的集团(26.790, 0.13, 0.49%)收购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解决公司库卡,迅速成为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龙头,这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最大的跨境并购;6月份,汉德资本并购意大利机械手臂前端设备供应商Gimatic。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资本正在快速进入这一领域。”北京泰德基金管理集团董事长曲国义说。
这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是件好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认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离不开三个链条的融合:技术链条、产业链条和金融链条。“都说机器人现在处在风口,能飞起来还是掉下去关键看两点:核心技术和好的商业模式为机器人的发展插上翅膀;是否有带动机器人发展的风——金融资本。”
而在过去的五天里,机器人博览会精彩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外机器人产业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展示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发展历程。本届机器人大会展览面积达到40000平方米,近150家中外知名企业及先进产品悉数亮相展会,主要展示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人类的体力劳动早已经被机器所取代。人工智能的进化必然会替代相当一部分人的脑力工作。当这种替代进行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类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呢?笔者以为,这种变革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当前的人类工作有大量是重复性的,比如售票员、司机、银行职员,等等。这些工作无疑最先被人工智能淘汰。现在的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的水平。因此,用人工智能程序或者机器人来替代这些工作是早晚的事儿。这是第一阶段。
人工智能一旦突破了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结构就将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将会走上越来越多的管理岗位。
第三阶段:超级定制化人工智能。在整个社会演变得逐渐趋同,慢慢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协调一致的整体的时候,每一个人反而会变得越来越个性化。由于机器的整体优化,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也会越来越顺畅,这就使得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效率也会越来越高。于是,共享经济就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物质的需求。
机器人产业,在国家层面应该引导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和集聚,在企业层面应依据生态布局,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径。只有建立大小不同、错落有致、互相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创新联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