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召开,大会邀请了全球近300位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及企业领袖,就机器人前沿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路线及战略政策制定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IBM院士、IBM Watson/M首席科学家,负责领导IBM认知计算的研究与开发的Grady Booch是此次大会的重量级嘉宾,DT君有幸与这位人工智能大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跨界科学家Grady Booch
Grady Booch曾开创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面的术语和相关实践,并因此在软件工程和软件架构领域久负盛名。他是统一建模语言(UML)的联合作者、敏捷联盟的联合创始人以及Hillside集团的联合创始人。
此外,Grady Booch还出版过本著作和上百篇技术文章。同时,他还是“IEEE软件”专栏的作家和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理事人之一。
除了任职于IBM外,他还是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一员,并获得了英国电脑学会(British Computer Society)授予的Lovelace奖章,并为英国电脑协会提供图灵讲座。最近他被命为IEEE计算机先驱。
从人工智能到增强智能
Grady Booch在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演讲主题为“可能性的艺术”,长发飘飘的Grady Booch的确与一般人印象中的科学家有很大不同,科学与艺术在他身上和谐共存。
前不久,《纽约时报》以“IBM花重金把未来押注在沃森上,能如愿吗?”为题对IBM的人工智能策略进行了解读。无疑,沃森(IBM Watson)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GradyBooch认为,在认知计算的时代,IBM通过推出IBM Watson系统的确改变了世界。通常我们将IBM Watson系统称为人工智能,但是Grady Booch认为应该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认知计算。他认为,认知计算系统比人工智能涵盖的范围要更广。
“认知计算系统具有理解、推理、学习的能力,而且它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专业和能力之上。另外,我们用“增强智能”来替代“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这是因为我们可以让认知计算变得非常个性化,但是认知计算不会取代人类,不会取代人类的专业能力,只会加强人类的认知能力。”Grady Booch如此解释。
具象化认知,让机器与智能结合
“具象化认知”是过去几年Grady Booch一直在忙的一件事情。将IBM Watson系统具象化是指,给它眼睛、手、脚,使它具有推理能力,然后将其放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当中。未来,我们不仅能够把IBM Watson应用于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很多不同的方面。
IBM Watson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具象化的形式,比如说把IBM Watson放在一个机器人当中,它可以成为希尔顿酒店的一个机器人礼宾员,也可以成为为NASA探索太空的机器人。
还可以把IBM Watson系统放在空间当中,它便成为了“在墙里面的IBM Watson”。可以将IBM Watson系统放在飞机上,手术室,养老院、航空器上……几乎可以无处不在。
最后,想像一下把IBM Watson系统放在一个物体当中,比如放在一个残疾人的轮椅上,那就是一个具有认知的椅子。所谓的认知的椅子,就是通过一些老人的行为,比如起身或者坐下的行为可以预测老年的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如果有认知的椅子具有推理和学习能力,它可以预测这个老人什么时间会出现在什么地点,椅子便会自动的过去,协助老人行动。
对于近期之内IBM Watson系统将会在哪几个领域最先崭露头角。Grady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礼宾机器人、零售商店的销售助理、老年人看护助理,这是目前我们认为机会比较大的领域。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合作制造,可以让机器人观察人类的行为来学习。另外,机器人可以作为人类的伴侣,我们可以与机器人对话排解孤独。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在空间当中,如果有了IBM Watson系统,换幻灯片的指令、记录会议记要以及翻译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
人工智能的未来
对于“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未来”GradyBooch提到了计算机科学和认知信息学领域的科学家艾伦·纽尔。GradyBooch说:“艾伦·纽尔先生是人工智能早期的贡献者,他在50年代提出,计算会让我们进入一个非常美妙的世界,那时计算的样子会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就像现在物联网所做的事情,我们称为‘IntimateComputing’。
我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有Intimate Computing,也需要不断发展的认知计算技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到时候我们随身携带的不是手机而是一种认知计算设备,通过它我们和世界不断交互,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车上。但这还需要更多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种技术。更好的自然语言的处理算法,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力,将推动着这个未来的到来。IBM也正在努力中,这也是为什么‘具象化认知’对我们如此重要,因为“具象化认知”就是我刚描绘的一切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