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面临制造模式变革,中国尤其紧迫和关键。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欧盟提出的“新工业革命”等制造业发展战略,都是通过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重构制造业竞争格局,实现制造模式变革。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性使用等,导致中国制造模式和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亟需转型和升级;同时高端制造向欧美回流和低端制造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也倒逼中国制造模式快速变革。机器人制造模式,不仅能解决低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缩小高端制造业差距,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ABB、FANUC、新松、安川、KUKA等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自主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虽然机器人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一些新问题。
首先,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而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其次,国产机器人没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
随着人们对生活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众多国家老龄化的到来,相对于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更让人们充满期待。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市场容量2700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市场接近500亿元容量。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助力中国成为并将持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跨学科融合,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将渗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引领世界进入服务机器人时代。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前夜,一场机器人改变制造模式、战争模式、生活模式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