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迎“奇点” 我国市场竞争不容乐观! - 市场分析 - 产业资讯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正文
分享34K

全球机器人产业将迎“奇点” 我国市场竞争不容乐观!

发布时间: 2016-08-31 08:08:04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核心提示: 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本体在销量增加的情况下,单品毛利率却下降预计超过10%,也正是受技术和规模限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被外资品牌压制严重。2015年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这“四大家族”占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50%以上份额,本土工业机器人品牌所占份额仅仅8%。

2016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奇点”,即一个涉及人工智能且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和机器人系统。从机器人奇点这一角度出发,机器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

世界范围内全方位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语音、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新材料的发展,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球机器人的范畴也极大地得到了扩展,从以往最早汽车制造开始采用的工业机器人,到现在各种先进自动化机器人在各行业的生产流程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例如3C制造、医疗健康、零售、军事等领域。还涌现出了诸多服务机器人和虚拟机器人的产品形式,如幼儿教育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各机器人系统之间会进行更自动化的整合。看到了这一广阔前景,同时也为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和投入。根据知名科技调查顾问公司Technavio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2016年至2020年全球机器人行业的研发投入复合年增长率将会超过17%。各大科技公司也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和投入布局。另外,2016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奇点”,即一个涉及人工智能且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和机器人系统。从机器人奇点这一角度出发,机器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

传统企业纷纷进场我国机器人竞争不断加剧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企业客户层面也得到了认可,中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C制造业密度仅11台/万人,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未来仍有几倍以上的提升空间。但就产业链来说,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随着国产机器人厂家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上自主研发生产逐步实现,预计未来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速度会加快,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机器人是伴随着近年遭遇迫切转型需要的制造业而为中国公共舆论所关注的,与此同时,也被寄以了替代劳动力、提升制造业乃至工业水平等厚望。如此热潮之下,机器人产业园在全国各地涌现,装备制造企业纷纷转向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争相表示要引入“机器换人”。以格力和美的集团为代表的众多传统制造企业,为应对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均不约而同地投资购买或自行研发智能化设备,以“机器换人”。不同的是,中小企业通常只有能力购买,而大型企业有能力做研发。像格力与美的这样的区域标杆型企业,通常会在政府的引导下走得更远:巨额投入以谋取在市场上抢下一块份额。

困局犹存我国机器人产业如何破风前行

目前,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机器人产业园,但这些园区布局缺乏差异化。目前,我国大部分机器人产业园内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大多数企业是初次投资,产业发展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球差异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

除了产业园区建设情况的不理想,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如顶层设计、技术攻克、人才建设等挑战。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业内人士建议,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联合企业共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强大技术的支撑。因此,一方面要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梳理,加大培育自有核心技术的力度,保证核心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化,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引入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国外先进技术,形成完备的相关技术供给渠道,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哄而上,泡沫浮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或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个,还有大量机器人产业园在筹备中。近两年间,几乎每天都会诞生一家机器人企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不到300家,到2015年底,较纯粹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近千家,仅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机器人概念的就超过50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数量国内居首,占比近三成。而目前广东全省机器人重点制造企业就有159家。

增长如此迅猛,除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机器换人”缓解用工压力、降低成本、智能转型已成趋势),也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大有干系。提供土地、提供金融服务,甚至直接提供补贴,地方政府支持机器人企业发展的方式层出不穷。当然,一些企业也会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招牌去政府那儿“忽悠”寻求扶持,甚至炒一把机器人概念就走。面上繁花似景,掩盖不了内在的忧虑。与国内许多行业一样,机器人企业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质量的提高。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90%的机器人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小、散、弱”企业的丛生,会不会让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在高歌猛进中跌入低端产能过剩的“魔咒”?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目前各地发展先进制造业或新兴产业的热情很高,但是存在“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甚至冒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苗头。

技术空心,未来堪忧

何为“高端产业低端化”?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说,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换句话说,我们从事的是高端的产业,却处在低端的位置。

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曲道奎更是直言不讳:“国产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三个特点: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而国内不少相关企业却处在“三低”甚至“三无”阶段。在不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情况下,只能做点外壳和组装。对此赵杰感慨,“做的只是机器,而不是机器人”。



据了解,我国机器人本体企业近百家,普遍陷入模仿组装和价格战。除沈阳新松、广州数控等几家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之外,多数出货量都非常校那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核心部件需进口的企业,不仅受制于人,且利润的大部分被国外企业获龋,以东莞市为例,该市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15亿元产值中,系统集成环节占65.5%,本体研发应用占30.9%,而核心零部件研发环节仅占3.6%。一台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一般占一半以上,而“教”机器人做动作的系统集成占据成本小头。东莞的产业链产值结构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形成“倒挂”,也就是说,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利润,最终流入东莞企业所代理的日本安川、日本发那科等企业的腰包。

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本体在销量增加的情况下,单品毛利率却下降预计超过10%,也正是受技术和规模限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被外资品牌压制严重。2015年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这“四大家族”占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50%以上份额,本土工业机器人品牌所占份额仅仅8%。

仅凭同质化低端扩张,不追求高端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堪忧。结果只能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