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在东莞召开。高规格盛会,是对东莞劲胜股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乃至东莞全市“机器换人”、智能装备领域的认可。但其实,劲胜之外,东莞其他智能车间也在崛起,各有千秋。它们“智”在哪里?有何意义?
近200台数控机床轰鸣不断,每台机器人前好几款品牌手机壳同时在加工;偌大的厂房里只有几个工人,时不时对着设备显示屏写写画画;二楼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几个色块和数据实时闪现,红色报警、绿色运行、黄色待机……这样一幕无人工厂的场景,让前来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参观的人赞叹不已。
东莞劲胜是国家智能制造示范点
更多“智能”被隐藏在幕后。靠传感器来给机器装上眼睛、神经,用先进软件来充当“大脑”建模、排期,给每台设备测“心电图”看看是否“亚健康”……种种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才是让车间“智能”起来的关键所在。
多:“一心多用”同时搞定九种产品
劲胜车间参观的首站,是一台蓝色外衣的工业机器人,它站在一个加工中心边上,几台“小车”穿行运送着好几款不同外观风格的手机壳。令人叫绝的是,这个机器人居然可以识别九种模具,同时生产九种不同品牌的产品。
一般来说,工业机器人虽然能完成一些高难度工作,但仅仅限于固定动作,任务一变,产品一多,就会傻眼。更不用说这种江湖绝顶高手“一心二用、左右互搏”的绝招。劲胜怎么做到的“一心九用”呢?
“秘诀就是给机器人装上芯片”,劲胜总裁王建介绍,这就像机器人长了个眼睛。产品被“小车”运过来时,就会将整个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云平台就像“大脑”,知道每个产品该怎么钻孔、切削,然后下达指令给机器人。通过类似身份证一样的芯片编码一一对应,再靠传感器识别得一清二楚,否则九个产品同时生产,很容易乱成一锅粥。
与“多”相对应是“省”,特别是人工的节省。“以前需要200个人,如今实现智能化车间后,工人的数量锐减至不到34人。”王建称,按照设想,这个数字还要进一步下降,到明年,可能就只需要13个人了。
快:“数据双胞胎”充当最强大脑
智能车间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快”。首先是硬件设备加工速度快。例如,高速高精的钻攻中心,主轴转速已经达到两万四,而同类产品转速一般只能上万。比起国外一流产品,这种加装了华中8型系统的设备也要快5%到10%。
但这还只是“骨骼和肌肉”。劲胜车间更强大之处,在于“神经和大脑”反应神速,才能做到见招拆招,唯快不破。例如,一个新品订单过来,原本首先得进行可行性评估-设计制图-开模-打样等多个环节。如今,这些环节都被一个虚拟开发系统代替,整个开发周期缩短了至少1/3。
记者参观机器人工作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介绍,他们给劲胜车间建立了一个“数据双胞胎”,用来模拟整个实体车间。“这样一来,仅仅在设计制图环节,以往要三个人三天完成的,现在只要一个人一天就搞定。”陈吉红称。这个“双胞胎”由于对人工、设备、仓储等情况了如指掌,算法强大,因此还可以快速安排合理的生产计划,产能没有半点浪费。
不仅仅如此,它排除故障的速度也是一流。在二楼中控室,一个大屏幕左边是3D模拟厂房,右边实时显示监控镜头下的车间,每台机器一旦运转不灵,就会在屏幕上显示,每个负责人也会收到提醒、警示。要查看、处理小毛病,只需要在大屏幕上动动鼠标;哪怕是相关负责人堵在路上,也能通过手机及时处理。
“我们还将收集到的问题,编码建成了一个7000多条目录的数据库,方便工人快速处理”,说着,陈吉红掏出手机,对着一台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各种问题、目录就显示出来了,可以进行傻瓜式查找。
准:“心电图”精确测出机器“亚健康”
招式多,速度快,打不着敌人也是枉然。劲胜在断刀检测、机床体检上,就实现了“精准”出招。
机器人钻切金属时,使用的是刀具,这被称为机器人的“牙齿”。但是,这些牙齿磨损很快,一个刀具出问题,整个生产线都可能瘫痪。以往工人多,可以靠人海战术去逐个检查、判断,但现在,机器怎么提前预判刀具要坏呢?
这个难题,靠测“心电图”完美地解决了。所谓“心电图”,就是刀具运行时主轴电流形成的高低不一的波形,类似人的“心电图”。原则上,每个刀具“心电图”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和“其他人”对不上,就大多是刀具出了问题。
“运行半年来,我们已经抓到了两次刀具发出警报,果然在两三天后都出现了问题。目前我们判断断刀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负责相关领域研发的艾普工华公司副总经理杜俊志称。
除了刀具“心电图”,和人一样,车间里的机器人、机床也会有定期的全身体检,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原则上,每台机器刚出厂和运行一两年后,“心电图”应该是一样的,每台机器生产同样产品时的“心电图”也要相同。
“但机床本身有时候会疲劳,我们就定期做个‘铁人三项’的检查,让机器前、后、左、右走一遍,走走直线走走圆。这样形成的心电图,再经过比对,就提前准确预判机器是否亚健康。”杜俊志称。
智能车间启示录:国产化智能车间在一步步实现
在“机器换人”潮下,自动化改造东莞提速,智能车间也并不鲜见。此次劲胜之所以被工信部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点赞”,关键是实现了国产化。这无疑发出了一个信号:全自主的国产化智能车间正在一步步实现,莞企再也不用去购买价格高昂的外国设备,自家的装备系统完全能满足需求。
而这背后,是劲胜联合了华中数控等其他17家中国企业联合攻坚,其中不少为劲胜控股、参股。此前,莞企的校企合作、企业强强联手也不少,如此大规模的协同创新实属罕见,但效果也同样惊人。这也证明,协同创新是个科研攻关的“神器”,莞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路子还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