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有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将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和在建的产业园超过40个,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处于筹备中的园区。仍有大量关于机器人投资的项目在论证中。有媒体称全国机器人投资有“虚火”,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结论,不只是“虚火”那么简单。很多企业在投资机器人的时候,只关注机器人市场前景怎么样?前景好就上马,忽视了潜在巨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不仅来源于过度投资,更来源于对行业吸引力评估不足。前瞻产业研究院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让我们看看这个行业吸引力是什么样的。
一、市场规模,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大蛋糕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处于行业成长期,2015年68459台销量,市场规模不算大。根据国家层面刚刚公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计划达10万台,加上国外品牌,将达到15-20万台。机器人(含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以上,这是一个大蛋糕。
二、市场增长率,“朝阳产业”称号实至名归
从2010年到15年的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都保持在15%,具备行业成长期的显著特征。如果按照国家规划目标为参考,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50%以上,是公认的朝阳产业。
三、利润率,国内企业亏损,国外企业赚得手软
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供需双旺,但相当一部分机器人国内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国产机器人大多在中低端市场。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上下料方面,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偏低;二是,成本失控。国内企业往往要以高出国外厂商近3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电机,这使得不少企业营业成本的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赚满钵归,2015年“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等外资企业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把中国市场当作“现金牛型”业务,当作他们的摇钱树。
1、内部竞争,国内企业在低端市场惨烈竞争
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占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比例分别高达18%、12%、14%、13.5%,其他外资品牌瓜分了34.5%的份额,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8%的市场份额中争抢。而8%市场份额都是分布在搬运、码垛、上下料方面的低端市场,别忘了当前可有800家企业在这一领域进行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2、对上游议价能力,几乎为零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本体、伺服电机、关节减速器和控制器四大部件组成。目前,除本体外的三大关键部件中,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来自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消息显示,以占机器人整机成本最高的减速器为例,目前精密减速器市场大半被日本企业占据,中国在精密减速器国产化方面虽出现了一批企业,但在2015年,依旧有75%的精密减速器从日本进口。在伺服电机方面,国内公司的整体份额低于10%;在驱动器上同样如此:国内80%的驱动器需要从欧美和日本进口。
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分别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35%、25%、15%,这三大部件占成本的70%以上,原材料议能力完全被国外企业所居占。并且很国外企业除掌握关键部件外,本身也做机器人集成设备,与机器人企业直接竞争,要打破上游控制,难上加上。因此以2倍价格购买关键部件,就是国内企业面对的形势。
3、对下游议价能力,国内企业却没有议价权
以精度较高的六轴工业机器人为代表,国产化率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在难度较大的焊接领域,国外占了84%的份额;而高端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的市场。也就是说在高端市场国内企业连进入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议价能力。国内企业没有撑握核心技术,质量可靠性不高,国内有企业产品做出来了,但是可靠性和满意度与国外差距比较大。比如,系统集成商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汽车自动化焊接方面不敢轻易使用国产机器人。
在低端市场,除了少数企业在市场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撑握主动权外,其它面临近400家白牌企业竞争,被动价格竞争是唯一选择。
4、进入者威胁,前有狠后虎
前文有讲到,2015年,“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都开始在中国设立产生基地。虎已经在挡路,后面狼还追赶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项目咨询数据,从2016年1月到7月,机器人咨询项目呈增长势态。在国家工业4.0战略感召下,资本纷纷涌入,投资热度可持续到2017年。
这就是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行业生态结构,按五力(替代威胁目前不存在)作用原理,行业企业面临极其严峻的经营销环境。
以上是前瞻产业研究院关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吸引力主要因素的评述,如果忽略周期性、规模经济、资金需求、环境影响等次要因素影响,工业机器人行业吸引力可能为负值。这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行业,风险可控性超过很多企业的预期。按照企业投资战略思维,面临市场前景好,但行业生态结构恶劣的行业,如果没有能力得关键技术和关键资源,投资慎入。(前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