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终有一天会发生洗牌。由于机器人所涉及的领域众多,融合了材料、传感、人工智能、移动等多种技术,一些原本可能是用户的企业也在凭借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转而生产机器人,从用户变成了竞争对手,这就是使得竞争不仅限于现有的机器人厂商,甚至还有不知何时会闯进来的“颠覆者”。因此,要想做到不被淘汰,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打造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
2016年7月6-9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CIROS2016)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紧扣“智慧、品质、高效”的主题,力促制造业与应用企业更广泛的合作。本次展览会规模3.8万平方米,共有来自13个国家32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上观众爆满,随处可见行业人士或专注于机器人的运作,或与参展商认真讨论机器人产品性能。下面小编整合了此次展览会上最受宾客青睐的十样机器人产品,并加以介绍。
安川MOTOMAN-HC10
安川的MOTOMAN-HC10是一款针对人机协作的小型工业机器人,在安全性的保障上有较为出色的表现,解决了工业机器人需配备安全光栅从而加大设备投入的问题,同时,也是一台面向普通技工的简易操作机器人。
安川MH5F
安川的MH5F工业机器人是一款通用型轻负载机器人,广泛用于3C行业,引领工业自动化。
KUKA KR 3 AGILUS机器人
KR 3 AGILUS机器人采用6轴轻量设计,最大负载3kg,最大工作范围541mm,重复精度±0.02mm。KUKA一位工程师表示,此应用可精准的识别键盘每个角度力量反馈,机械手顶端装有力矩传感器,键盘的每个按键有五个点会被依次识别。扩展应用上还可以测试产品大的疲劳寿命。
新松抛光打磨机器人
新松的抛光打磨机器人主要用于3C行业,根据工件三维模型自动化生成打磨轨迹,辅助新松机器人智能力控感知调整系统,显著减少人工智能示教工作量。
新松柔性多关节机器人
新松柔性多关节机器人是国内首台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具备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具备高负载及低成本的有力优势,满足用户对于投资回报周期短及机器人产品安全性、灵活性及人机协作性方面的需求。
GSK RMD系列码垛机器人
GSK RMD系列码垛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饮料、乳业、食品、啤酒、石化、药品、建材等生产线上,能进行搬运、拆装、摆放等工序。
ESTUN码垛机器人广泛用于面粉、饲料、化肥、化工、食品、饮料、家电、日化等领域,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活的特点。
埃斯顿ER170/220点焊机器人
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的ER170/220点焊专用工业机器人臂长2.6米,采用高低速惯性交流伺服电机,具有高速、灵敏、精准的特性。
OTC焊接业机器人
OTC工业机器人的SYNCHRO-FEED焊接接法解决飞溅问题,能够大幅度降低飞溅(最大降低78%),即便是厚板也能实现超低飞溅的同时得到充分熔深。
上图为一款针对压缩机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采用RFID信息采集,集成紧密测量智能机器人精密装配,自动输送等技术,能够实现装配过程数据实时显示与分析。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其产业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机器人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重视。
伴随着国家政府的鼎力支持,国内许多制造厂商已经开始在生产线上投入工业机器人。2010年以后,我国机器人装机量逐年递增,2015年,中国共计购买工业机器人6.8万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加速渗透、亚洲地区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国内外机器人厂商已经开始加紧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以抢占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自此,机器人产业将显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展会观点
新松研究院院长徐方:新一代机器人需要三项重要的技术:移动技术、视觉技术和传感技术。有了良好的移动技术,机器人行走才能更方便;而视觉技术和传感技术可以使得机器人在行走中更加精准,也更加安全。
A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李刚:未来的机器人需要通过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这样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和诊断,及时把握其运行状况。他同时指出,目前ABB已经有5000台机器人进行了联网,通过远程监控及时发现了运行中的问题,帮助客户降低了成本。。
发那科上海公司总经理钱晖: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机器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与人工智能进行融合后,机器人会变成什么样,大家都说不清楚。发那科已经在人工智能、神经元方面投入了巨大力量,以期能够持续保持领先。
库卡机器人德国CEO 斯特凡:我认为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之间并不存在太多的协同效应。服务机器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性的服务机器人,如割草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所从事的是一种单一的工作,其与工业机器人之间有着更多的联系——某种程度,这类机器人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协作机器人;另一种是家用型服务机器人,如教育机器人、养老机器人等,因为其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因此与工业机器人之间并没有太多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