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集揭秘野蛮成长的机器人产业背后! - 市场分析 - 产业资讯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正文
分享34K

专家聚集揭秘野蛮成长的机器人产业背后!

发布时间: 2016-05-31 08:05:06 来源:

核心提示: 预计未来三年,机器人在各类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

近日,30位国内机器人领域院士、权威专家开展前瞻性技术交流,学术界和业界知名专家聚集太仓共同探讨中国服务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方向,揭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野蛮”成长期,预计未来三年,机器人在各类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

应用到家庭为时尚早

谈及机器人,讲得最多的就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近两年很火。但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景川博士认为,机器人技术真正被广泛应用到家庭,为时尚早。

“无论是从最根本的技术,还是从原材料、边沿的社会支持的角度而言,目前,机器人还远远未达到能为人贴身服务的程度。”王景川说,虽然当前国内老龄化加剧,残疾人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但机器人还无法满足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的康复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王景川作专题报告

“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的机器人走进家庭的唯一特例,就是扫地机。”王景川介绍,扫地机在平面上机械化地、重复性地劳动,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类似,而真正的服务机器人需要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有不少人研究智能轮椅、助行机器人,包括助老助残的机械臂等,”王景川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和在工厂常见的机器人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它能和人时刻接触,或者说,可以和人时刻保持近距离。”

据了解,每一台工业机器人都必须设有一个安全的范围,在这安全范围之内,出于安全的考虑,人是不能靠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王景川解释,工业机器人是在一个高结构化或设定的场景内去进行一个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相比之下,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化,甚至是动态的、拥挤的、大范围的、复杂的环境中,和人近距离进行互动,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所以它带来的技术挑战远远要比工业机器人大得多。

记者了解到,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分为三大类:感知、规划、控制,细分之下,包括定位、人机交互、传感器检测、驱动、通讯等。王景川认为,只有3D环境的感知与建模、安全性技术有一定突破之后,服务机器人才有可能进入到家庭,在此之前,结构化的工业现场仍然是服务机器人应用的现实领域。

未来三年工业机器人发展潜力巨大

如果机器人拥有的人工智能得到迅速发展,它们会不会全面替代人类?“人工智能还不会堆箱子呢。”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院长钱晋武认为,就目前机器人的发展速率,机器人无法超越人类,眼下相对复杂一点的服务机器人也只能做扫地、洗碗等机械式的工作。自机器人概念诞生以来,“猴子与香蕉”的故事时刻困扰着机器人研发者――猴子要吃树上的香蕉,却不允许跳跃或爬树,那么人类可以通过堆高箱子帮助猴子摘到香蕉;但目前,机器人的“智商”在解决这个“难题”上仍无进展。

不过,工业机器人在应用发展上却有大好趋势。“工业机器人助力工厂转变为智慧工厂,将成为智慧工厂最重要的一环。”资深机器人研究员王桂平告诉记者,在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多种产品混线生产、个性化生产、云技术等领域,工业机器人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预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000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做集成所带来的附加产品,制造业应用1400亿,汽车业应用600亿。”

据了解,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5.7万台;到了2015年,全球销量24万台,中国销售6.6万台,占全球四分之一。王桂平认为,预计最迟到明年,我国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院长钱晋武教授作报告

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工信部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细化了具体战略目标,‘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00,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据,现在的水平大概是30,离2020年还有四五年时间,可以想象,机器人发展潜力会有多大!”对此,王桂平预测,未来三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

行业应用推广的瓶颈

机器人产业这么红火,当真“一帆风顺”?王桂平认为,在行业应用推广上,机器人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遇上瓶颈。

“主流机器人品牌还是国外的,即日本的发那科、德国的库卡、瑞典的ABB、日本的安川。这‘四大家族’的机器人价格普遍较高,系统集成投入回报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要三年左右,这对很多微利行业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王桂平介绍。

不得不承认,国产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四大家族”的机器人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机器人本体上的电机、集成器等在国内都有很好的开发,但若真正要达到在高精尖的领域应用,王桂平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比较低。

“机器人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其实机器人的使用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那个时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上,这种应用不能成为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只是一个机械手臂简单受控完成一个动作,但如果要在系统级上应用开发,并把项目做稳定,这样的人才非常短缺。”

此外,王桂平发现,大部分企业主对机器人的期望过高,以为机器人无所不能,往往首先希望机器人解决的是最难的工艺部分,一旦做不好难以达到预期,企业就会容易丧失信心。

最关键的是,有些行业的应用,如电子行业工艺复杂、精细,同样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工艺千差万别,很难做到设计标准化,“所以在A公司做的应用很难拷贝到B公司,方案必须重新来做,这样一来,机器人开发周期很长,成本会很高,同时这又是让很多企业很难接受的一点。”王桂平告诉记者。

机遇与风险并存

在这澎湃的机器人产业浪潮中,企业家如何介入?钱晋武认为,企业家有机会介入其中,但要冒很大的风险。

“机会就是,机器人产业正在快速成长中,研究如雨后春笋;政府也重视,引导资金和产业园区建设规模较大;另外,研究单位、产业资金、创新企业在对接上尚有余地。”同时,钱晋武认为,机器人产业野蛮成长时略带疯狂,这段疯狂期将持续三年,三年之后将面临洗牌,紧接着,中国机器人的“四大家族”将会浮现。

此外,钱晋武提醒:“高端机器人开发周期较长,企业家要有心理准备,可能要经历多年的投入才获得回报;低端机器人则容易被山寨,由于技术含量不高,机器人太容易被冒牌。”

在钱晋武看来,企业家介入机器人产业,一方面要有独到的眼光,另一方面则可以尝试机器人创新创业基金与高校研究院所的“新连接模式”——给高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设立创新创业项目或比赛,然后由高校推荐人和项目,由专家委员会把关路演,再与企业家和投资人进行对接。

王桂平认为,企业家只有积极投身于自动化热潮,紧跟潮流,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发展。“如果在一个领域内,有人往前迈了一大步,你如果还没有紧紧跟上,很可能就会被这个潮流给淹没。”他说,企业家对自身企业特点和产品工艺要有充分的研究,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自动化,如果单纯依赖他人,最终做出来的产品很可能成为“鸡肋”。此外,王桂平认为,和有实力的、专业的自动化公司合作,将会有比较大的把握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