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斥资8亿元,完成对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公司80%股权的收购,成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涉及资金规模最大的股权并购案例之一。
一家是我国重型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一家是我省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企业,两者的联合意味着什么,又能给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什么?
1月20日,在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记者发现,唐山开诚已经挂出了新招牌——中信重工唐山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周瑞华告诉记者,这家刚刚诞生不久的企业已明确了目标: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特种机器人“叫好不叫座”,亟待突破“成长的烦恼”
“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取得煤矿安全生产和救援用机器人系列产品生产资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开诚的产品展厅,指着眼前在模拟煤矿环境中灵巧运行的履带式机器人,中信重工唐山开诚董事长许开诚告诉记者,在与中信重工合作之前,唐山开诚已在特种机器人领域耕耘了8年,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特种机器人企业。
但出人意料的是,手握核心技术的唐山开诚却并未成为真正的赢家,反而在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资料显示,2014年,唐山开诚仅卖出了一台机器人,多年的技术积累并未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
“特种机器人是一个新兴行业,门槛很高,在提升产品实用性、实现产品系列化、市场开拓等方面,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唐山企业,唐山开诚的局限性都很明显。”许开诚说,如果不能突破产业化的瓶颈,打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唐山开诚的特种机器人将很难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牵手中信重工,成为唐山开诚突破产业化瓶颈的重要一步。
“中信重工是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队’,重组后,开诚成为中信重工的控股子公司,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周瑞华说。
中信重工的主要产品集中在冶金、矿山、建材、军工等机械装备领域,这些行业也是应用特种机器人的重点领域。“牵手中信重工,将为开诚带来宝贵的潜在市场资源。”周瑞华介绍。同时,作为冶金、矿山等领域的装备制造商,中信重工更了解这些行业的个性需求,在提升产品实用性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信重工拥有令人艳羡的研发实力。2015年,中信重工累计有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旗下的技术研发中心在不久前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3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之一,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对于提升开诚的技术研发实力、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将具有重要意义。”周瑞华说。
此外,作为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央企,中信重工的管理水平、融资能力、品牌影响力,都将带动唐山开诚跃上新台阶。出于实现机器人产业化的长远考虑,唐山开诚没有计较股权比例上的得失,最终以出让80%的股权为代价,达成了与中信重工的合作。
中信重工跨界机器人产业,有望催生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1月21日,在中信重工唐山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车间,周瑞华告诉记者,中信重工已投入资金,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以提升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
在完成对唐山开诚的资产重组后,中信重工随即公布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2016年销售2000台机器人,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3年内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对唐山开诚的老职工来讲,这在以前几乎是个想都不敢想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台,迅速在行业内引起了震动。
“唐山开诚将是我们布局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撑。”中信重工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受市场冲击,我国部分重型装备制造企业陷入亏损的泥潭,中信重工尽管连年保持盈利,但结构调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应对市场挑战,中信重工谋划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由机械重工制造向电子控制、智能制造转变。收购唐山开诚80%股权,成为中信重工布局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一步,也成为中信重工加强与优势民企合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尝试。
“重组唐山开诚,我们将力争发挥乘法效应。”周瑞华表示,中信重工将发挥品牌、资源、技术优势,助推开诚突破产业化瓶颈。
按照规划,中信重工唐山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研发体系、提升研发实力,一方面加强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同时加快完善特种机器人产品结构,将产品覆盖范围从煤矿领域延伸到冶金、建材、消防、水下等领域,以形成产品集群优势。此外,中信重工唐山开诚将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新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
“双方的携手取得了良好开局。”周瑞华介绍,在挂牌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信重工唐山开诚已研发出消防机器人等多款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的新产品,产品销售也打破了持续多年的低迷。自挂牌以来,来开诚考察的客户络绎不绝,特种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