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高烧不退” 技术和人才短缺显尴尬 - 市场分析 - 产业资讯 -AGV产业联盟官方网站 -新战略机器人网-工业、服务、AGV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正文
分享34K

工业机器人“高烧不退” 技术和人才短缺显尴尬

发布时间: 8/17/2015 15:24:53 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核心提示: 日渐扩大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国内制造业面临着人力成本增加、年轻人就业心态不稳、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使得中国制造业站在了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上。值此背景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一轮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根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5.5万台,同比增长50%,继续蝉联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全球机器人企业竞相角逐的主战场。

  产业热潮涌动 工业机器人“高烧不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被不断发掘,机器人产业在中国大地开始发展起来,国内外的机器人企业纷纷在中国布局,各种机器人交流会,比赛活动也都频繁地在国内各城市兴起。
  为了给机器人企业和广大机器人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经周密的筹划后,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主办、OFweek机器人网承办的“ OFweek 2015中国机器人在线展会(秋季)”将于2015年10月20日-21日举办。本届在线展将提供一个实时高效的优质机器人品牌展示平台,同时为全球采购商提供一个品牌汇集、信息全面的交流平台,打造“中国机器人第一在线展”,让企业及个人足不出户便能开拓新商机。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现已在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应用中比例高达38%。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预测,未来三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出货量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的地区,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规模占据了全国工业机器人的半壁江山。
  随着国家和地方机器人相关政策的频频出台,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兴起,工业机器人目前在国内一直是“高烧不退”的状态。机器人已然成为中国高新科技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在业内人士间也备受关注和瞩目。

目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国内不断得到应用的同时,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尴尬现状也不容忽视。造成工业机器人产业尴尬现状的两大因素是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的短缺。
  目前由于核心技术缺乏,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尤其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外资巨头垄断了国内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集成,国内上千家机器人企业受制于人,只能购买高昂的国外设备。据悉,2014年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外资品牌占了三分二的市场份额。


  随着机器人普及使用的爆发期到来,我国制造企业纷纷实施“机器换人”,机器人专业人才配备缺失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据数据显示,仅去年我国就新增焊接机器人2.3万台,预计今后的几年内,国内企业对点焊、弧焊机器人的需求量每年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按一人操作2台机器人计算,每年至少需新增操作员1.15万人。日渐扩大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找出工业机器人发展尴尬的原因,就必须对症下药。首先,中国机器人大部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资手中这需要引起国内产业的重视,也亟待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不断提高技术,加大研发水平,早日摆脱国外企业。
  其次,面对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和院校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投入资金加大教育和实践力度。现在,南方许多企业都开始向当地职业技校预约机器人专业的人才。技工毕业后的“打底”工资在4000元左右,两年之后月收入能够超过1万元。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的前提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只有解决好技术和人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自己的路,走到国际的前头,做到真正的中国“智造”。
  有鉴于此,OFweek2015中国机器人在线展(秋季)特意为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厂商及爱好者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去交流与沟通。使大家免去舟车劳顿之苦,足不出户便能沟通南北、联络世界,享受真正安坐桌前即可与世界互联的互联时代。届时,主办方将全程客服,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在线拉近技术、拉近人才、也拉近我们与国际的距离。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