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谈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习主席还明确提出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十大重点行业,计划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其中国产占比28.6%,较往年有所增加但仍处在较低水平,有巨大提升空间。机器人产业的中国总动员,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利好迎来机器人发展黄金机遇。
国内机器人发展迅猛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突破、大提速即将展开,其中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备受全国各地关注,短短两年内各地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成和已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家。而据统计,目前涉足机器人的上市公司有30多家,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已接近600亿市值。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整体呈现相对增势不足,而机器人行业仍然保持较高景气度,多方面有所体现。以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为例,参展企业阵容扩大明显,国产机器人型号更加丰富,性能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有调研反映,ABB、库卡、安川和发那科等国外机器人企业,由于汽车行业需求旺盛,上半年销量增幅都在20%以上,基本维持去年同期水平;而据了解,国产机器人企业如广东拓斯达、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等上半年销量都有大幅增长。而拓斯达机器人体验馆的成功开馆,视为引领制造业系统整合与自动化延伸应用,启示更广泛的机器人产业分享和社会互动。
拓斯达机器人体验馆的免费体验及社会互动
全球机器人市场布局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从机器人使用密度上看,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离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有很大差距。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47台;日本次之,339台;德国位居第三,251台;中国仅为21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我国比例为6%,日本33%,美国16%,德国14%。
从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国产机器人企业的成功之道
长期而言,适合中国市场的机器人本体的国内企业发展潜力较强,因为机器人本体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可以整合上游零部件和下游系统集成商。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而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系统集成这个环节上。系统集成指的是将批量的机器人、网络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一个生产车间。国内95%的企业都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这环节,其中新松机器人和广东拓斯达(微信号:topstarltd)是在综合实力和技术优势上国内较有代表性的系统集成商。从国内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及覆盖领域来看,目前沈阳新松机器人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已经形成最大规模。上游的减速机和控制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的本体是机器人的身体,只有整合上游和中游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才能形成产业优势。诚然,机器人成本下降的关键还在于核心零部件率先实现国产化。
在应用领域方面,在国内制造业,尤其是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工业领域,机器人应用已经成为热点和大趋势。包括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大量应用机器人,其中很多自动化产线设计和智能制造设备都采用拓斯达工业自动化优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