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上海国际机器人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抓住新机遇? - 市场分析 - 产业资讯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正文
分享34K

深度解读上海国际机器人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抓住新机遇?

发布时间: 7/10/2015 16:34:17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核心提示: 一年一度的国际机器人展即将落幕,全行业人士关注的此次展会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看到有媒体说中外技术正在缩小,没错在某些产品国内外差距确实在缩小,但是,通过展会发现,我们输的不是产品,也未必是技术,而是理念。

一年一度的国际机器人展即将落幕,全行业人士关注的此次展会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看到有媒体说中外技术正在缩小,没错在某些产品国内外差距确实在缩小,但是,通过展会发现,我们输的不是产品,也未必是技术,而是理念。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增长点,机器人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产业。一方面,中国“坐稳”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每万人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仅为30,潜力巨大。虽然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面对的竞争同样不小。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所说,“外国的机器人企业,像库卡、ABB、安川跑到中国建厂。我们不能把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拱手让给外国人,要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产业,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器人占领中国市场。”

“机器换人”:

15年前,广东佛山市的第一台机器人正式“上岗”,它也是国内第一个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的工业机器人。

今天,制造业云集的佛山已有3500多台机器人“小伙伴”,包括六大类主流型的工业机器人,分布在120多家工厂的生产一线。

“机器换人”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珠三角作为劳动力需求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制造业首先开展“机器换人”。与此同时,珠三角各个城市的工业机器人扶植政策也纷纷出炉。6月初,广东省宣布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关键,而这有赖于人工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作为“世界工厂”,过去我国的优势之一是大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如今,这一人口红利已经有所减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器换人”带来的技术红利。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焊工人日薪200元,一台能替代3人工作的焊接机器人售价约20万元,照此计算,一年时间就可回本。而且,工业机器人有更高的效率和精度,只需通过编程就可实现生产,这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用工成本。”

“面对‘用工荒’的矛盾,机器人优势十分明显,可以连续地工作,基本上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曲道奎介绍说,他们抓住机器人这一市场新机遇连跃新台阶,年销售收入实现50%的高速增长。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有约47个机器人产业园区,53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今年预计会增加到700家。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机器换人”在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已经比较突出,通过近年来的“机器人热”以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推动,“机器换人”正在形成制造业领域的常态。

“人机共融”:机器人将成为人类好助手

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机器人和人到底如何相适应?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吗?“人类发明机器人,代替人的体力和部分脑力劳动。不是人离开了,而是为了安全、高效,人看着机器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然说。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机器人将向“即连即用”方向发展。“人机共融”是新一代机器人的本质特征,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好助手。

“人机共融”,意味着在同一自然空间内,机器人与人自然交互,配合人的需求,学习人的技能。“与人取长补短,才是机器存在的理由;互助共赢,才能克服人对机器的恐惧。”于海滨说。王天然则认为,“人机共融”也是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他举例:“目前,飞机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靠人用高精度机床加工的,无法完全采用机器人,人的感官是机器人无法代替的。所以机器人和人一起共事,也称‘人机共融’,这才是人机关系的主旨。”王天然说,智能型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国家的扶植重点。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机器人向“人”的方向发展,是机器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高度智能:新一轮生活方式加速到来

今年初,在美国举行的2015年CES消费电子展商,“优必选”作为国内首家将人形智能机器人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展示了他们全新的人形智能机器人“阿尔法”二代。

在此之前,我国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水平,还基本停留在实验室。而随着这款具有直立行走和智能化行为能力的机器人的诞生,不难看出,国产人形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已经取得了极大发展。

“人形智能机器人‘阿尔法’二代,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宋晓刚认为,这一产品首次实现了将机器人作为智能服务的移动终端的商业化,并且使机器人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伴侣,这必将推动新一轮生活方式的变革。在6月初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除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外,家庭自主清洁吸尘器、医疗外壳机器人、迎宾与送餐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也成为人们驻足观看的热点。

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正处在一种高分散性、高成长性的发展阶段。毛伟明说:“目前全球服务机器人接近2500万台,达280亿美元市场,超过了工业机器人市场一半。预计2017年,服务机器人产值将超过工业机器人,达到500亿美元。”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中心副主任乔红的团队,长期开展机器人的“手”“眼”“脑”方面的研究。乔红说:“未来机器人可能向更接近‘人’、具有高度智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这必将加速一个繁荣发展的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生产技术革命浪潮中最澎湃的浪花,推动着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机器人的服务也从工业制造领域,逐渐拓展到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安防救灾等人类生活领域。可以说,机器人已成为智能社会不可或缺的人类助手。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国际形势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欧洲“火花计划”、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等,均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试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夺回制造业优势;就国内发展而言,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人口红利逐渐摊薄,引领经济新常态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形成增长新引擎。面对“双重压力”的挑战,智能制造是难点也是挑战,是思路更是出路。

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三个10年规划,将机器人产业列入重点战略。

拥有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为何如此重要?一是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当前,国内劳动力资源成本上升,倒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把机器人产业发展好,有助于扭转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二是有助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机器人在医疗手术、助老助残、卫生护理等领域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众将在与机器人的接触中获得良好的智能家居体验;三是有助于增强我国国防建设力量。当前,机器人已运用到国防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成为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元素。我国在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军用无人机等军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最大催化剂,中国的巨大市场也正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底气。但也要看到,机器人产业涉及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需要深厚的科技底蕴,发达国家拥有更多“先发优势”,我们在基础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仍然需要奋起直追。

就像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创新一样,“机器人革命”不仅会推动生产力的提升,更会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当机器人更多进入生产一线,人类从“生产者”转变为机器人的“管理者”,该如何保证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如何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如果服务机器人走进日常生活,人类该如何与之和谐共处?这都说明,发展机器人产业设计技术创新,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调节与适应。

面对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革命”,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它必将深刻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国要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实现“后发赶超”,中国制造业要以数字化方式再次实现腾飞,我们必须把握这次机会!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