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收购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均胜电子(600699)以1.19亿收购IMA加强消费与医疗行业的机器人布局;卧龙电气(600580)以1.36亿元收购意大利SIR公司,该公司拥有在处理加工、灵活拾取、视觉识别、焊接或处理的复合等机器人集成系统方面的国际一流技术;赛象收购斥资2亿控股井源机电,参股廊坊智通,聚焦打磨领域;青岛软控收购青岛科捷自动化,服务于富士康等企业,意欲3-5年做市场老大;就连KUKA这样的翘楚都在14年年初收购系统集成商REIS 公司51%的股份。系统集成的角色重要性可见如此重要,当然还有一些企业,要么收购,要么自己组建团队甩开膀子自己干。
系统集成商接地气懂工艺
机器人本身是一个需要二次开发的工具设备类产品,需要系统集成商根据不同的行业应用和工艺要求,给机器人配置一定的卡具和周边配套的变位机、转台,以及在部分的柔性化智能化方面还需要配置视觉、力传感器等,所以在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里面,系统集成商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主体。
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系统集成商也不会太注重国产化机器人或则是进口机器人,他更多的是关注工艺突破、客户需求、项目成本控制等等,也是工业机器人最终走向自动化生产线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可见一斑,犹如当年清军突破山海关之后,中原大地如探囊取物。
然后,智能化装备行业面临的现状或许更为复杂,不同行业的工艺千差万别,系统集成商也多偏安个别成熟应用领域,如焊接、搬运等。因此,这诸多的“山海关”也成为了国内企业布局的重点,既然在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本体制造无法直面竞争对手,那么就重点渗透下游应用。
机器人集成商许多点耐心
除了集成技术、本体技术之外,我们国产化的机器人要求性价比或者说要做平民用的起的机器人,那么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如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机等的国产化也是必然的选择。这一点在其他通用设备行业如机床、锂电、半导体等也可以看出演变之路,最终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才能迎来产业的春天。
工业机器人相关的技术链即:工业视觉、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包含绝对值编码器技术)、传动机构(包含精密减速机)、传感器、工艺算法等;如此之多,在短时间非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其中曲折更需要企业经营者多几分耐心。
但就说伺服系统的国产化而言,如同2000年的变频器行业一样,多数或高端应用均被进口品牌占据,他的技术要求一点不亚于机器人集成,如要实现高精度的电流环,高分辨率的编码器,以及高动态响应的伺服电机等等,无一不关系到伺服系统的综合表现,甚至伺服电机的轴端跳动都会影响到机器人的性能。
精密减速机就更伤不起了,国产的从业数量不下10家。好像在制造业方面,我国的优势就不在精密制造上,目前市场都没有一家国产的精密行星减速机与进口品牌抗衡,那机器人应用的精密减速机要求之高,更不用说产业化了;如果在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可我更相信电气部分的国产化应该在精密减速机之前完成和市场化,也会更快的参与到进口替代的竞争中来。
最后,资本的运作和系统集成业务的布局能够提前把握市场的脉动,也为国产化道路打开了一扇窗户,最重要的是赢取了国内上下游企业彼此建立信任的时间,上游核心部件企业的努力必不可少,本体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商也需要及时看到上游企业的成果,在工艺、制造等技术方面互通有无,互相支持,更好的服务于我们广大的智能装备企业,以及急需更新换代、实现无人化的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