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报告,当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18万台,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12月下旬举行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上,业内一致预期,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可能突破5万台,且在未来5年内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40%以上,机器人产业井喷之势已经可见。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迫切。不管是欧洲的‘工业4.0’、美国的‘下一代机器人’,还是日本的‘机器人革命’,无不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模式变革。”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
在工业4.0背景下,业内对于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围预期的主要根据在于中国诸多产业自动化的提速。在此前中国传统工业企业中,只有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有些工业如纺织服装行业中某些“柔性”工序仍必须由人工完成,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本届产业大会上获悉,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开发正在提速,机器人产业扩围已经形成趋势。
以广州数控的一款涂胶机器人为例,产品最大有效负荷高达8千克,运动半径达1379毫米,整个工作站柔性高,精度好,胶型均匀一致无飞溅;通过自动编程或者离线编程,可以完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空间的自动涂胶动作,不仅适用于汽车及车灯、车门等零部件,在家电等电子产品中也能进行自动涂胶。
长江证券相关分析师指出,机器人产业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随着下游产业应用的扩围,我国工业机器人格局或将完成从“T”型到“O”型的转变,亦即形成庞大的中端市场,从而带动中国整个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产业并购或成常态
“虽然市场的扩围有利于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中获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各地都在搞机器人产业,数量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小而散的,未来必将经过一轮轮的市场竞争,通过收购兼并优胜劣汰,逐渐形成大的龙头企业,因此,并购整合或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常态。
由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中国即便最大的机器人企业也与国际上机器人巨头在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目前进口品牌的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者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而我国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关键基础部件还依赖进口,这造成国产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
业内举例说,比如伺服电机,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相关生产商,要造机器人只能进口德国或日本的电机,无形中机器人成本提高很多。还有减速器,中国制造的相关产品在寿命、噪声、精度等多个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对于技术难题,曲道奎的意见是,优先发展有实力的机器人企业,然后通过到海外并购成熟技术和公司来达到机器人质量的提升。他表示,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发展企业比发展技术更重要。
除了并购之外,业内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广东某机器人制造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比如服务机器人企业,将受益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以及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成熟,而后者中国与国际是几乎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