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度机器人行业十大最具潜力技术 - 末端工具 - 产业链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末端工具 >>正文
分享34K

盘点2014年度机器人行业十大最具潜力技术

发布时间: 2/16/2015 17:50:52 来源:新战略传媒

核心提示: 科技总是在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作为科技最前沿的机器人更是如此。也许某些技术在我们现在看来还很初级,还无法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实惠,相信今天在机器人行业的这些新技术将来也会实实在在改变这个行业,改变人类的生活。

科技总是在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作为科技最前沿的机器人更是如此。也许某些技术在我们现在看来还很初级,还无法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实惠,但技术的发展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经验积累的,就像当年电磁波初次被发现的时候,当时谁也不敢说它可以改变世界,但现在它确实做到了。相信今天在机器人行业的这些新技术将来也会实实在在改变这个行业,改变人类的生活。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那些机器人技术将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吧。

1 软体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在大部分人眼里一直都是像擎天柱一样的钢筋铁骨,不过事实并不总是这个样子的。最近,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明了一种由轻质惰性泡沫材料制成的软体机器人,为了让它像机器手臂一样可以自由弯曲,研究人员还在在泡沫材料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衣服”,而这层聚合物纤维在受热的情况下可以自由改变形状和坚硬度,作用就如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一般。

该项目的负责人称,这种能够变形收缩的机械纤维将被广泛用于机器人领域,而他们也有计划以此为基础研制新型飞行机器人。另外,由于成本低重量轻,机械纤维机器人十分适合用于太空探索,要知道每多将一克物质送上太空,整个发射成本都会显著增加,而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类软体机器人。不仅如此,对于医疗领域来说机械纤维也是一种极好的材料,比如可以制成骨折病人的外固定支架,在提高固定效果的基础上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2 人机交互技术

东芝在Cutting-EdgeIT&Electronics Comprehensive Exhibition(CEATEC)展会上发布了一款全新人形交互机器人,而其最大特色就是可以通过手语与人交流。

据悉,多亏了关节中内置的43个电动机,这个名叫AikoChihira的女性角色机器人的肢体运动相当自然流畅,这也让手语表达成为了可能。不过,机器人动作模拟技术目前还存在诸多限制,东芝计划在2020年以前推出更为全面智能的手语交互机器人,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语言表达、语音识别、动作控制等多个系统完美结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AikoChihira计划的最终目标是为老人以及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服务,在陪伴他们的同时还能帮助医护人员或者其亲人进行实时监护。

除了东芝以外,很多科研机构也参与了AikoChihira计划。东芝已经和大阪大学展开了深入合作,而后者则一直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所以AikoChihira才会看起来如此真实。另外,芝浦科技学院和湘南工科大学在运动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驱动技术方面也给予该项目很大帮助,而东芝则创建了AikoChihira的运动控制与协调算法。

3 液态金属控制技术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科研团队日前研发出一种可进行自我修复的变形液态金属,距离打造“终结者”变形机器人的目标更进一步。

科学家们使用镓和铟合金合成液态金属,形成一种固溶合金,在室温下就可以成为液态,表面张力为每米500毫牛顿。这意味着,在不受外力情况下,当这种合金被放在平坦桌面上时会保持一个几乎完美的圆球不变。当通过少量电流刺激后,球体表面张力会降低,金属会在桌面上伸展。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如果电荷从负转正,液态金属就会重新成为球状。更改电压大小还可以调整金属表面张力和金属块粘度,从而令其变为不同结构。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副教授迈克尔·迪基(MichaelDickey)说:“只需要不到一伏特的电压就可改变金属表面张力,这种改变是相当了不起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控制液态金属的活动,从而改变天线形状、连接或断开电路等。”

此外,这项研究还可以用于帮助修复人类切断的神经,以避免长期残疾。研究人员宣称,该突破有助于建造更好的电路、自我修复式结构,甚至有一天可用来制造《终结者》中的T-1000机器人。

4 机器人生物行走技术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工程师展示了一类行走“生物机器人”(bio-bots),由肌肉细胞推动、电脉冲控制,研究人员能对其发号施令。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不管你想制造任何种类的生物机器人,由细胞驱动的生物刺激都是一项基本要求。”负责这项研究的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生物工程主管拉什德·巴什尔说,“我们正在把工程原理与生物学整合在一起,设计开发生物机器人和用于环境、医疗方面的系统。生物学非常强大,如果我们能学习利用其优势,将带来许多好东西。”

巴什尔小组用3D打印技术造出一种柔韧的水凝胶和活细胞组成的生物机器人。以前,他们也曾用跳动的小鼠心脏细胞造出一种能自己“行走”的生物机器人,但心脏细胞不停地收缩,让他们无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因此要用心脏细胞来设计生物机器人是很困难的,它不能随意开关、加快或减慢速度。

新设计的生物机器人受自然的肌腱骨骼启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他们用3D打印水凝胶制成主骨,既能支持生物结构,又能像关节一样弯曲。再把一条肌肉锚在主骨上,就像肌腱把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生物机器人的速度由电脉冲频率来控制,频率越高,肌肉收缩越快,生物机器人也就走得越快。

“骨骼肌细胞很有吸引力,你可以用外部信号来调整它的步调。”巴什尔说,“比如设计一种设备,让它能在感觉到某种化学物质或接到某个信号时开始工作,可以使用骨骼肌。我们把它作为设计工具之一,工程师在设计时,还有不同的方案。”

“这完全是自然的,我们的研究基于仿生设计原则,如肌肉骨骼系统的自组织。”论文第一作者、研究生卡洛琳·茨威特科维奇说,“本成果代表了生物机器开发与控制方面的重要一步,能够刺激、训练或培养它们来工作。这种系统最终可能发展成一代生物器,用于药物递送、手术机器人、‘智能’移植、移动环境分析器等。”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加强对生物器运动的控制,像集成神经元那样,用光或化学物质控制生物器向不同方向运动。“我们的目标是把这些设备用作‘自主传感器’。”巴什尔说,“比如,让它能感觉到某种化学物质,朝它运动并释放中和剂。刺激控制生物器是向此目标迈进的一大步。

5 机器人透视技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加州大学最新研制一款具有“透视眼”能力的机器人,在两个机器人之间释放无线信号,通过测量信号强度的变化,将观察发现墙壁内部的物体。该技术可用于寻找困陷在建筑物中的伤员,或者监控家中的老年人。

该系统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YasaminMostofi博士最新研制的,这两个机器人装配着轮子,一个释放无线信号,另一个探测接收信号强度。

当机器人环绕正方形混凝土建筑物时,彼此离开视线范围之内,它们能够计算出建筑物内部的事物,甚至可以识别出人类。其工作原理是当途经墙壁和其它物体时,测量信号强度的衰减程度。

通过测量无线信号的衰减情况,机器人可以绘制一张视觉地图,呈现观测大约100秒的透视景象。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误差不超过5厘米。

研究小组表示,我们的目标仅是使用无线信号透视厚墙壁观察完全未知区域。这项技术可由任何无线激活装置实现,目前我们赋予机器人“透视眼”功能。

虽然一些现代无人操控机器人使用激光扫描器观察前方的物体,但却不能透视邻近的物体或者墙壁。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最新技术将是机器人运动设计的革命性创新,赋予无人操控机器人一些新的功能。

他们认为这项技术潜在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地震灾难之后的搜寻和营救工作。“透视眼机器人”无需挖掘便能检测探索考古遗址。

6 敏感触控技术

不要以为机器人的敏感度很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视觉科学学科联合波士顿东北大学研究团队近日成功研制了一种触觉传感器GelSight,比人类的手指更加灵活敏感。

此次麻省理工学院及东北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开发的“机器人手指传感器”突破了此前机器人手部关节不灵敏等限制,甚至比人类手指更加灵活敏感,因此受到了各界瞩目。该传感器不是以机器来辨识触觉,而是以3D视觉实时定位物体的方位,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传感。

据悉这种技术比人类的手部触觉灵敏约100倍。GelSight内置有红色、黄色、白色、蓝色等照明设备,GelSight可根据指示的信号迅速做出反应,根据麻省理工学院方面公开的演示视频更可直观的感受到GelSight的强大功能。装置了GelSight传感器的机器人可轻松拔出装置在电脑上的USB,但未装置GelSight的机器人则无法完成该动作。

据悉,GelSight最大的特征在于,最快的辨识物体的视觉信号,并马上将其转化为触觉信号。

7 机器人用可伸缩电线

日本综合型化学企业旭化成将于9月1日发售可以像橡皮筋那样伸缩的电线。《日本经济新闻》8月26日报道说,通过在具有弹性的聚氨酯纤维(中国称:氨纶)中以螺旋状嵌入可通电的导线,使得电线可以伸缩,且不易出现松弛。与容易松弛的以往电线相比,自由自在的变形将成为可能。旭化成力争将这种电线应用于实现复杂动作的拟人机器人和穿戴型辅助机器人。

该电线由旭化成其旗下子公司、从事纺织业务的旭化成纺织公司开发。在拉伸时可以伸长至1.4倍,同时在反复弯曲直至断线的耐久性方面也是以往产品的10-100倍。

以树脂材料作为保护的一般电线在用于机器人时,在手腕做弯曲动作等的情形下,容易形成松弛或缠绕。而旭化成开发的这种伸缩性电线将可以依照其实施的拟人动作合理布线。

首先,面向弯曲部分使用电线的工业机器人,旭化成将开拓以往产品的替代性需求。该公司将以“ROBODEN”(意为机器人电线)的产品名,通过米思米集团总部的电子商务网站销售。在价格方面,1米以内长度为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72元)左右。旭化成计划向电子企业和精密机械企业等销售,力争3年内实现3亿日元左右的销售额。

8 机器人可自行组队技术

相信对于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来说,看到1000只排得密密麻麻的小机器人在桌面上一起移动绝对不会感到好受。不过这仍无法阻碍哈佛大学的工程师们打造这样的系统。据悉,研究团队使用了1000只组装简易的小型机器人,每个造价20美元。 据介绍,每组装一个这样的机器人需要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他们花费了83多个小时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之后,他们为这些小小的机器人提供了多套算法,这样它们就能移动形成多种形状。

团队负责人、哈佛大学电子工程师Michael Rubestein介绍道:“我们打造了一群机器人版的 蜂群 ,它专门以大部队的形式工作。不过(这套系统)也存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机器人的功能性并不强大,并且还有诸如噪音距离传感及移动困难等多个可变因素。”Rubenstein表示,他们希望打造一套可以完成复杂全局任务的机器人“蜂群”。

目前,这套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而是如何开发出一套可以精准控制这群小机器人的算法。

就目前来看,现在这套系统更多的像是机器人对自己的编程控制,而不是执行一个可让人类受益的任务。另外,Rubenstein表示,他们未来将可能用更小的机器人打造一个更大的“蜂群”,进而了解控制体积更小机器人的方法。

9 机器人意念控制技术

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ATR)4日对外展示了一款可用意念驱使的穿戴式机器人。该机构希望这款机器人未来与家电、轮椅等组合起来,在老年人或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辅助作用。

这种机器人运用了连接大脑与机器的“脑机接口(BMI)”技术,由ATR、日本NTT公司、岛津制作所等共同研发。

当天一名使用者展示了坐在电动轮椅里喝水的情景。他头戴读取脑波的设备,不出声默想约6秒后,电动轮椅便自动移动到水龙头面前。之后,穿在使用者上半身的机器人转动他的手臂,最终用杯子接水并送到他的嘴边。

据研究小组介绍,“想喝水”的脑波不够明确,设备较难解析,因此他们让使用者默念“想活动手”,使之成为一连串动作的开关。实验房间内安装了约3000个传感器,因此成功把握了水龙头和使用者的位置。

ATR一名负责人表示,希望该产品可以帮助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等人群更好地生活。

10 机器人电磁驱动技术

从小孩到科学家,很多人都对磁铁的特性有所了解,但一项名为抗磁性微操作(Diamagnetic Micro Manipulation——DM3)的技术还是会令人大吃一惊。

DM3技术由一家非盈利研究机构SRI International开发,目前已申请专利。它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用电磁脉冲控制低成本的小型磁铁。在演示中,利用DM3技术可以令磁性驱动的微型机器人(magneticallyactuatedmicro-robots)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向任何方向移动,甚至沿曲形电路板运动。只要在电路上有电磁脉冲,机器人就会任你摆布。这种技术不是只能操作一个机器人,而是数十个。这些机器人可以协同工作,也可以单独完成任务,所有指令均由电路板上的电子脉冲发出。

同时操作数十个磁性驱动机器人是很酷,但在SRI加入效应器(effectors)后,会变得更有趣。效应器是机器人可以拾起、抓握和操作的材料,如一小段电线或其他附属物。在展示中,机器人被设定为可以抓取、移动和粘合碳纤维棒。最终它们建成了一个29厘米长的框架,可承重2公斤。

SRI描述了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混合光电电路制造、生物组织制造、快速成型等。SRI表示,他们希望可以将数以千计的微型机器人进行集成,以制作优质的宏观产品,同时实现毫米级别的结构控制。这些机器人有望可以运行一个微型工厂。

由于这种机器人可以在电路板上随意行动,你也可以用它来清除电脑主板上的灰尘。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