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邯郸机器人交警”正式上岗,也是我国迄今为止道路上第一批上岗的机器人交警。据了解,此次上岗的交警机器人由邯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高新兴子公司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经过公安部认证并列装。
邯郸交警机器人的列装上岗,让业内再一次看到市场黎明的曙光。CPS中安网初步统计,除高新兴外,包括大华股份、中智科创、深兰科技、优必选、煜禾森科技、新松、广州澳博、苏京智能、大陆智源、万为、芸众科技、海风智能、智伟达、国自机器人、大道智创、松灵机器人、神州云海等超30家企业均在布局安防机器人市场。
其中,有的企业已经在此领域深耕长达5年之久。但据了解,目前安防机器人很多处于“理论机器人”,大部分机器人属于“硬件组装”,市场也处于爬坡阶段,仅有小批量应用,并没有大规模市场应用。
五大挑战掣肘发展
一直以来,安防机器人被宣称为可以“替代人”的产品,随着安防机器人成本逐年下降,与人力成本上升曲线出现交叉点时,机器人规模化替代人工的现象也将爆发。
但现阶段,安防机器人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掣肘其发展的因素存在。
成本居高不下。CPS中安网了解到,目前安防机器人市场报价20万—100万不等,价格的不同是因用户需求配置相关技术所致,厂商会根据用户需求配备不同传感器,传感器越多价格越高;同时,机器人配备的激光雷达、运动控制、AI算法等成本较高。
缺乏标准体系。安防机器人至今没有标准体系的构建,虽然已经有相关企业在与相关部分起草,但还未对外公布。行业标准对产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可以给企业指明发展路径,规范行业发展,没有标准也意味着行业还不成熟。
人才匮乏。虽然安防机器人很小,但其集高精尖技术于一身,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电力、无人驾驶等技术。目前业内全部都懂的人才极为匮乏,需要企业慢慢培养,但同时又存在被“挖”风险。
续航能力。据了解,目前市场产品最高续航能力约8小时,充电时间慢充约3小时,快充约4—5小时,想要实现全天候24小时值守,如若在室外环境使用,就需要配备充电屋,但将加大成本。未来,无线充电技术或将解决这一难题。(文章来源于趣历史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