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 彭晴
3月底,南京熊猫发布公告称拟终止实施上海熊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引发业内一阵讨论。与此同时,食品饮料巨头娃哈哈成立了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
墙内的人想出去,墙外的人想进来,在智能制造风潮的席卷下,机器人行业似乎成了一盘看不懂的迷局。
“退出”与“进入”背后,企业有何考量
在南京熊猫发布的公告中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熊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实收资本是人民币600万元,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均549.14万元;2018年度,该公司净亏损47.56万元。关于终止该项投资南京熊猫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的资源使用效率,说白了,就是不挣钱,投资不能带来收益自然要尽快转移目标。
事实上,“不挣钱”是目前国内市场大部分机器人企业的常态。对于这家成立三年的公司而言,“不挣钱”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进入门槛并不低,技术的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在前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及金钱成本,而由于工业领域的严谨性,产品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也并不简单。所以,“挣快钱”在机器人行业是不存在的,当然,那些用机器人项目骗国家补贴的企业除外。
但话说回来,企业的首要目标自然都是盈利,既然不挣钱为什么又有企业扎推进入玩“跨界”?
业务拓展?科技转型?跨界到底图什么
与南京熊猫终止机器人投资项目不同的是,扎推进入机器人行业的企业也不在少数,除哇哈哈之外,2013年,钱江摩托开始陆续进行机器人相关研发;2016年,爱仕达收购钱江机器人51%股权,正式进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去年房地产巨头碧桂园800亿强势进军自然不用多说,家电企业例如美的格力创维等也早在大力布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8年全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巨大的市场前景是企业进入的原因之一。
而从上述企业中不难看出的是,不管是娃哈哈爱仕达,还是一众的家电企业,其企业本身对于自动化就有一定的需求,进军机器人行业能够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能拓展业务范围,听起来不失为一桩好生意。除此之外,随着智能制造风潮的盛行,传统制造业都在需求转型,入局机器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是其科技转型的一步。
不过尽管应用端企业进入机器人市场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能够更有效的打磨机器人的场景适用性,但说穿了到底还属于外行,其难度也不小。所以大部分企业在初进入时会选择收购来完成,如爱仕达收购钱江机器人、美的收购库卡。
但收购似乎也不是万能的,2018年,被美的收购的库卡订单收入33亿欧元,同比下滑了8.5%;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息税前利润率3%,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暴跌了81.2%。今年三月,库卡宣布将裁员350人缩减开支。
显然,不论是收购还是自主研发,企业“跨界”机器人行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退场也罢,入局也好,但愿业内人士能在市场迷雾之中,得以窥见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