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家把机器人作为战略新兴行业重点扶持,机器人产业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资本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热情从去年到今年不断高涨。但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存在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产业需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早在2017年,就有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调研数据被公开:
1、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需求量达31.96万台
受益于本体市场的需求带动,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新增需求量31.96万台,同比增长49.70%;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需求量有望达到43.5万台,同比增速超36%。
2、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3.6万台
根据某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需求13.6万台,同比增长60%;预计,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增速超过45%,销量达到20万台。
3、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融资规模达223.53亿元
根据某调研机构数据,全球机器人行业融资案例持续增加,2011~2013年融资案例数不多,分别只有12起、25起和23起。2014、2015年融资案例数激增,分别达到45和83起。就投资总额来看,全球机器人融资额在2015和2016年分别达到2.74亿和5.8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56.57%和114.60%,资本角逐态势可见一斑。
中国机器人行业投资跌至“冰冻期”
相较于全球机器人融资情况,我国2018年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同样热情不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17年机器人融资案例数达到了70起。2018年第二季度起的融资金额分别达到了3.08亿美元和2.99亿美元,环比增长37.49%和26.27%。
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机器人行业,但是从全球来看,机器人行业创投融资案例仍主要集中在前期项目,这也意味着机器人行业发展虽然火爆,但投资企业却异常“冷静”。
面对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变化,相较于2017年,2018年以来工业机器人投融资规模有所减小,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
首先由于缺乏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需要向国外机器人企业采购,导致其成本远远高于四大家族自产自用模式。其次同等质量的机器人产品,中国企业可获得利润很少,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最后就企业人力、研发和营销成本上也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国产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和生产实践检验。再加上今年的芯片前车之鉴,不得不说,机器人的市场遇冷,各企业的投资处于观望态度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