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新泽西州亚马逊仓库发生一起机器人事故。据ABC新闻报道,因机器人在仓库里刺穿了一罐9盎司的驱熊剂,导致24名亚马逊员工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另有30名工人在现场接受治疗。事后,亚马逊在英国的数据也被翻了出来,资料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救护车被呼叫到亚马逊仓库超过了600次。
据了解,事发的亚马逊仓库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有3千万员工和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如运输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和伸抓拿取的机械臂等等。纽约时报曾报道,亚马逊在全球仓库中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已经超过了10万个,主要用来帮助移动和整理产品。
智能仓储机器人更强调系统的自主性,支持如二维码导航、激光导航、SLAM导航等多种先进导航方式。它可以自主计算最佳路径并进行相互合作,由于释放了终端的算力,扩展规模也相对容易。
2017年以来,国内企业从物流巨头到创新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智能仓储机器人。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最新数据,2018年上半年类kiva仓储机器人出货量超7000台,Geek+、快仓、海康机器人、牧星智能、旷世艾瑞思、马路创新出货量占大头,小批量出货的有爱啃萝卜,合肥井松,井智高科、杭州科钛,台湾仁宝,无锡顺达,杭州通骋等。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的仓储机器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领域,但其实整个行业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老生常谈,国内机器人行业怎么也绕不开核心零部件缺失,仍需依靠大量进口的问题,产业链的不成熟同时也是制约我国智能仓储机器人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其中基本参数、功能性、性能,机械电气安全等问题比较突出,此外,产品控制系统和上位机软件,很多机器人产品存在障碍物检测盲区。这些问题对于仓库作业安全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因机器人运行不稳定导致货架倾覆、因电池问题导致的机器人失火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机器人没有灵敏反应机制等。
另外,智能仓储是连接制造端和客户端的核心环节,它可以被定义为将物流行业整个产业链中涉及到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由碎片化、人力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的一个过程。但如今很物流企业并不清楚自身需求,对于智能仓储也只是一知半解。基于这种情况,很多新兴的智能仓储机器人企业面临着短期内市场不成熟的挑战。
入局仓储机器人,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的落地情况
从应用行业来看,仓储机器人应用最多的行业仍然是电商快递行业,其次为快消品的仓储物流,当然如今在一些轻量制造业也开始推广应用,包括电子制造、汽配生产等领域。
亚马逊可以说是最早嗅到商机的企业。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斥资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仓储机器人企业Kiva Systems,随后将之更名为亚马逊机器人(Amazon Robotics)。数据显示,亚马逊在其配送中心部署了超过3万个Kiva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运作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3m,负荷340kg,工作效率是传统物流作业的2-4倍,准确率达到了99.99%。
可以看出,国内的仓储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不过不管是老牌的AGV企业,还是新型的生产智能仓储机器人的企业,都需要结合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快速地研发制造并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能,才能减小类似此次亚马逊机器人事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