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战略机器人全媒体记者 熙文
日前,摩拜单车获腾讯领投的6亿美元E轮融资,这是共享单车历史上最大单笔融资,融资后,摩拜估值在20亿到30亿美元之间。本次融资由腾讯领投,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继续跟投,新引入的重量级玩家包括工银国际、交银国际、FarallonCApital等。
与此同时,重庆一家名为“悟空单车”的共享单车却宣布停止运营。
以上两个是共享单车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企业命运,同样在做风口上的潮者,为何一个赚足了资本及关注,而另一个则只能隐退击倒?
业内人士对于两大事件纷纷发表了深刻评论。
关于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融资后的高调回应及未来规划总结一下就是:国际化+物联网+人工智能。都很高大上,唯独没有传统创业最在意的“盈利”什么事。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何其耳熟?
这与如今估值500亿美元的滴滴如出一辙。
同样有类型差不多的重量级玩家加入——软银、银湖资本、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更为相似的是滴滴新一轮融资要讲的故事——大数据、无人驾驶和国际化,与这次摩拜的说法又有何不同?
毫无疑问,有了滴滴这个前路老师,摩拜复制起估值的套路来可谓轻车熟路,没有丝毫不适感,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那些掌握“炼金术”的资本所推动的。
凭借着“国际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绚丽外衣,可怕的资本和风投们在中国复制着一个又一个估值的神话:
一个大咖是如此神点评的:这是创业吗?2B,2C,还是2VC?6亿美金,哪怕去杀人也赚不回来吧?
疯狂到无耻一样地烧钱——最快速度挤死所有对手——垄断市场——自拍自卖,短期内疯狂推高估值——引诱市场买单。
这就是当今的创业玩法与逻辑:对不起,我不挣钱。但我还是要以很高、很高的价格卖给你。你不买你就是傻瓜!
关于悟空单车:
对于小公司而言,共享单车行业很残酷,头部集中效应太严重,资金集中,资源集中,比如供应链资源、媒体资源。摩拜和ofo等形成了巨大黑洞,后起的单车品牌成长空间并不大,只能做一些小城市。然而,如果做不大,你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想打这场仗,首先得有钱。
另外,对于退出后的总结,悟空单车创始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 不要去追风口,追了也没用,小公司追不到。风口是等出来的。
第二,项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单车短时间内一定亏损,但你做一个项目,无论是拿投资也好,还是自己出钱,从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这很重要。
第三,你要有相应基因。比如做共享单车,你要有供应链的人加入,否则自己去搞,问题非常大。
第四,小公司还是适合小切口,形成独特价值。就像我们做共享单车,搞到最后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
看到共享单车行业的热闹非凡,我们不仅联想到机器人行业的风起云涌。
现行阶段,机器人行业有着太多的资本的眼睛注目,资本喜欢什么?自然是喜欢讲故事的企业和有利可图的未来。
只要你画好了饼,只要你描绘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架着你从蹒跚到飞跑。跟着我们的速度,你绝对可以飞起来。
你知道机器人行业每天有多少新公司成立吗?你知道公司如何绞尽脑汁防止内部核心人员被挖墙脚吗?你知道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第一件事不是想着如何低头沉淀技术而是四处接见投资人吗?你知道多少传统企业到工商注册部门将公司名字修改成机器人吗?你知道营业额不过百万的企业估值多少钱吗?你知道机器人上市企业走马圈地只为追逐红旗招展吗?
凡此种种,当下的机器人行业的确令人唏嘘。
当一个行业在中国的市场上被提升到资本的上空,那么除了带来整个社会的全民追崇,更多的则是被资本的双手翻江倒海。
我们无权去责问资本的逐利性,这也是资本存在的价值。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当前风口下的行业在资本的带动下所造成的揠苗助长。新兴的出行方式,共享经济、各种外卖乃至于机器人,原本是创造更方便的生活和惠利于民的初衷,但是受到过高的资本介入,原本的市场杠杆失去了自我平衡的能力,这样的行业显然不能得到健康、公平以及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