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国评测”)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专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V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行业专家,以及多家物流和机器人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的“货到人”仓储机器人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据现代物流报《智慧物流》全媒体记者了解,像纯机械式搬运、按订单拣选商品、包裹装车等繁重、枯燥的工作都已经有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情况出现。
而冷库(尤其是零下18摄氏度以下的冷冻库)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未来都将由机器人替代人工进入场景内作业。以京东为例,其生鲜事业部负责人王哲就明确表示,“深冷负18度的温区我们现在还需要人进去分拣,其实长时间在低温条件下对人的伤害非常大,现在只能控制员工在里面的时间,未来通过技术就不用人再进入超低温仓库进行分拣了。”
电商率先开启仓储智能化,李勇昭现场表示目前国内物流设备经历自动化机械、功能性机器人,已经演进到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时代,“第三代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替换人工的机械手、机械臂、视觉系统、智能系统,提供更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并且与现有物流管理系统对接更完善。”
他介绍,仓储物流智能化上几家电商巨头已经做出了演示。
亚马逊Kiva每小时拣选过万件
最早进入业内视线的是亚马逊的Kiva,Kiva集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于一身,识别面单信息、实现最优路线投递,每小时分拣完成可达18000件。据悉,使用Kiva之前,亚马逊位于特雷西的仓库里的配货员需要每天跑20英里配齐订单商品;而之后这项繁杂枯燥的工作交给了Kiva,由中央控制中心计算出配货路径,机器人负责“背”货架移动拣选。
虽然这些机器人在应对苛刻环境、性价比、工作时间等方面具有卓越优势,但李勇昭认为目前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是灵巧性上,目前机器人只能是在特定环境特定场景下运用;
其次是智能化程度还不够,有些柔性化处理场景反应能力不足,例如遇到突发事件没有应急机制;再者成本问题影响覆盖面,虽然整体性价比比人高,但一次性投入太大,很多企业承担不起;
而最关键的是使用者的感受和意识尚未到位。他解释称,这是使用者们没有经验可循,“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不是机器人。”
AGV机器人问题多达50个
以此次会议主要讨论的AGV为例,问题就不少。
陈渌萍在现场发布的“货到人”仓储机器人测评成果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AGV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50个,其中基本参数问题6个,功能性问题14个,性能问题7个,机械电气安全问题15个,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技术文件问题3个,人员、管理与运维问题5个。
(问题数量分类统计图)
基本参数问题
基本参数上,测评结果显示,所有产品指示灯颜色混乱,25%的产品指示灯安装方式存在失效风险;87.5%的产品按钮位置和颜色容易产生误操作,并且未安装警告安全标识和铭牌;87.5%的产品外壳未能达到规定的防护等级,存在安全隐患。
(基本参数问题分布统计图)
功能问题
功能方面分为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两类问题。
控制系统上,87.5%的产品未设计独立的启动、停止等开关按钮;25%的产品急停复位后自动重新启动;50%的产品控制系统和上位机软件出现崩溃等现象,导致机器人非正常停车和挂起。
安全装置上,所有产品未配备专用合格的手控装置,并在超速、超载等异常状态时无闪烁灯和声音报警功能;87.5%的产品存在障碍物安全检测盲区,且未采用机械制动系统,安全风险较高。
性能问题
性能上,一方面71.4%的产品带载运行稳定性差,在货架位置发生偏移或货物摆放位置不均的情况下出现无法举升货架或行驶轨迹偏移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62.5%的产品在1m及以上距离检测到障碍物未能及时减速停止,障碍物离开后无声音报警。
(性能问题分布统计图)
机械电气安全问题
机械电气安全方面,结果显示有三大问题。
一、在控制电路上,所有产品的速度、压力、位置等限值检测装置不完善,75%的产品未采用完整的冗余技术,容易引发失控现象;
二、电气隔离防护上75%的产品绝缘防护措施不规范;87.5%的产品电气系统和非电气系统未采取物理隔离措施,动力线、控制线未独立成组;
三、导线配线上,75%的产品存在导线和电缆存在机械应力过大和弯曲半径过小、电气连接不牢固、导线标号、颜色、固定方式不规范等问题;25%的产品导线靠近运动部件的距离过小,缺乏防护装置。
(机械电气安全问题分布统计图)
说明书等问题
说明书的问题表现为:说明书内容缺失,未覆盖系统描述、系统操作、运维、环境要求等内容;产品的安装文件、操作说明书、元器件清单等技术文件不完善;未具备电气原理图或绘制不规范等。
运营维护问题
在运营维护上,AGV市场还存在产品设计者专业术语不熟悉、未参考相关标准、产品未进行耐压试验、绝缘电阻试验、未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等问题。
除此之外,陈渌萍现场还指出,除了一款产品,其余产品定位均基于地面图表,目前仅靠人孔贴标方式,适应性差、耗时长,校正工作量大,不便于大型场地应用。
陈渌萍认为,虽然国内AGV研发取得了很多专利,并投入应用,但上述问题都需要优化,“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