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凤凰湖产业园广州数控机器人生产调试车间。(受访者供图)
2013年之前,永川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还是一片空白。经过短短3年多时间的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在永川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采用“集聚式”布局、统筹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永川逐步成为全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自主创新
“永川机器人”年内诞生
“今年,‘永川机器人’即将呱呱坠地。”在创新驱动区县行永川区采访现场,永川区委常委罗晓春向记者透露了该区机器人产业近期最为重磅的消息。
罗晓春介绍,该款机器人是永川“土产”的首款焊接机器人,由区内多家机器人企业共同完成开发制造。区政府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同时采用政府与企业联姻的方式,解决了前期资金问题。在我市汽车、笔记本行业对焊接工艺有旺盛的劳动力需求背景下,永川造焊接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罗晓春说,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作为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所以着力打造真正意义的国产机器人并非仅是“情怀”。“永川机器人”预计将在今年4月15日之前完成生产线调试,5月正式发布。
目前,永川区已引进深圳固高、广州数控、惠州仨联等机器人企业56家,充分依托引进的科大讯飞平台,打造服务类机器人集成方案供应和产品生产基地,并以此突破了工信部原定的“南有张家港、北有石景山、东有青岛、西有银川”的产业布局,被工信部誉为“全国最大最好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获批科技部国家工业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集聚式”发展
产业集群抵御需求波动
去年12月,位于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的重庆台正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开业,其以台正机床装备联盟体为龙头,在凤凰湖产业园建成占地300亩的产业园,成为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园。
据重庆台正机床装备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入驻的企业包括昆明台正、上海拓璞、快将数控等33家,涵盖数控机床整机、光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装配等制造领域。该负责人表示,全产业链条的企业联盟并非简单做加法,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单家企业因产能、技术、资金等原因抵御市场需求波动能力有限,联盟不仅能够有效整合产能,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让企业互惠共赢。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实现光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研发检测全产业链一体化就地生产、就近配套,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预计2017年可实现年产值36亿元。
除了智能装备领域,永川在船舶关键零部件领域中利用中船重工技术、资金优势,带动旗下红江、跃进、永红三家企业做大做强,现已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船舶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船重工在永川投资10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智能物流配套园,一期工程已于2月22日正式开工,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优化资源配置
研发转化培育多平台推动创新
可用在60英寸液晶屏上的柔性触控屏、能够将报纸制成集成电路的“墨水”……创新驱动区县行采访组走访位于永川的重庆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研究院时,不时看到这样的“黑科技”。近年来,围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永川区搭建了一系列平台,并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永川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香港科技大学,永川建立了重庆固高长江研究院,成为全市首批5个新型高端研发平台之一,获市科委1000万元专项支持,目前正着力攻克“高功率密度驱动控制技术”“无传感实时动力学模型辨识与控制技术”等一批业内关键共性技术。
依托重庆文理学院建成重庆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研究院,市区两级财政投入500万元。研究院研制的大尺寸柔性触控项目获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创新赛)第一名;研制出的适合工业涂布的银纳米线墨水和“卷对卷”滚筒式快速涂层设备,荣获中国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永川还依托中船重工集团建成低速机电控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重庆市重点试验室,以及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永川积极落实科技项目立项“双80%”、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双50%”政策、众创空间奖励和补贴政策,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成凤凰湖机器人产业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百川兴邦重庆市级众创空间,成功孵化高新技术领域企业18家,培育斯达莱特太阳能灯、天鹰无人机等75个新产品。
永川区还设立5000万元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建立3000万元科技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募集天使投资2亿元和风险投资3亿元,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券,推动企业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