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一场绵绵春雨,让南粤中山有了丝丝凉意。但这并未影响到港航智能仓“机器人”出货的热情。
10点许,工作人员按下指令,不一会,只见货物平稳有序地从“黑乎乎”的智能仓里流向出货口。“智能仓设置有6个出货站口,每个站口从下达系统指令备货到装好一个40尺货柜验封离开只需40分钟,装货效率大大提高。”中山市港航智能仓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华介绍,理论上出货效率会比传统仓提升50% 。
建成全市首个公共型智能仓储项目
说起这个智能仓的建设,张建华回忆道,早在两年前,中山某外贸出口企业多次向中山市、火炬区提出,希望中山能够建设一座既能满足其公司高端制造需求,又能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智能仓库,一方面通过智能仓库的精准管理为其争取业务订单,另一方面通过智能仓的大容量仓储,帮助其将厂区内仓库外迁后改造成生产线,提高土地单位产出价值 。
该智能仓是中山市2016年“3·23”招商大会,火炬区上台签约项目 “电商与现代物流中心”的一部分。2016年3月,该项目启动规划报建,当年12月15日全面完成建设。并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进行自动化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测试,今年1月23日正式上线试运行,目前首家客户已顺利使用。
“中山只有少许企业建无人智能仓,但主要是企业自用,港航公共智能仓是中山首个公共型智能仓储项目,一期主要是解决企业成品下生产线后的物流与仓储管理,二期主要开展直接输送到企业生产线的原材料供应管理业务。”张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智能仓完成第一期项目建设,可实现年出货能力90万立方米以上,日均出货100个标准箱。
智能仓有个“最强大脑”
与传统的仓储物流相比,港航智能仓重点在于系统集成。张建华掰着手指头一口气列出了五大优势:通过机器换人可节省人力成本70%;通过高层货架向高空发展,土地有效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运用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货物找人”,仓储管理与装卸效率提高4倍;立体库内实现“黑暗作业”,减少货损货差及保障货物安全;“先进先出”原则确保货物品质。
这个智能仓有个 “最强大脑”。智能仓的仓储管理系统通过接口与客户ERP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数据自动交换,互联互通,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和一次录入全程使用。该系统大量应用了条形码、数据扫描和采集、无线射频辨识及光电控制等物联网技术,保障货物安全输送,减少货损货差,并自动实现库位管理的实时更新和最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