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尝试从专利情报角度,分析全球主要工业机器人品牌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现况,以及近期中国对产业机器人奖励政策发展,提供给在此领域的厂商拟定研发决策时参考。
分析架构
本文主要收集截至2015/12/31为止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韩国等主要专利受理局所公开/公告的专利案例进行分析,并依据申请国家(别)、最早优先权(年)、技术与申请人(公司)等维度来进行趋势分析。最后针对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况,希望能够给准备要投入该技术或是产品开发的厂商一些专利布局的建议。
专利资讯显示,依据申请总排名前六大专利受理局依次是日本、中国、美国、德国、欧盟以及韩国。从时间趋势分析,日本与机器人相关的专利案多为1996年以前所申请的,申请量从1980年起迅速攀升,至1983年时每年已超过2500案,但随后20年的申请量逐年下降。而其他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则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中国大陆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09年起,已经成为受理最多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受理局,并且自2011年起专利申请的增长幅度并大幅的增加,近三年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超过3500件以上,大幅领先其他国家。
主要申请人/专利权人
由于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进口市场,本文进一步分析在中国有进行专利布局的专利申请人,得到下表。发现专利数量最多的申请人则是Yaskawa安川电机(JP),前20名中国专利申请人中,除了鸿海集团以及沈阳新松机器人是企业组织之外,其余均为高校或是研究机构。由此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商业化的程度仍有待提升。
由于法律赋予专利权人的权利就是排除他人未经许可就使用该技术的产品或是服务,虽然企业可以利用专利许可为企业创造获利,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仍是透过销售制造产品在市场以获取利润。而专利权的排他权,将会成为价格、品质、出货速度以外的新的竞争手段,让能够掌握其精随的企业与对手竞争。来源:中国技术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