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汉:打造共融机器人,人与机器自然互动 - 展会动态 - 产业资讯 -机器人展会动态 -新战略机器人网-工业、服务、AGV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展会动态 >>正文
分享34K

丁汉:打造共融机器人,人与机器自然互动

发布时间: 2016-08-15 09:08:32 来源:腾讯科技

核心提示: 近日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在“机器人与无人机”论坛中分享了他对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近日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在“机器人无人机”论坛中分享了他对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机器人分别产生了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两个分支。未来它将如何发展?丁汉说,他认为下一代机器人应该同时满足工业和消费需求,人、机器、环境将会实现融合。

学科发展促使机器人的结构、感知、控制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柔型结构、多模态感知、分布式系统等重点领域均得到突破。丁汉说,未来机器人的主要用途将集中在制造和服务两个领域。原因在于,随着中国从传统农业转向工业生产,工业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迫切需要改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让老年化问题愈发突出,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也在迅速提升。但眼下机器人产业的现状是,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在结构化环境下执行操作,服务型机器人也只能从事基本的迎宾工作,它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与人们的期望还存很大差距。如何填补二者间的鸿沟?丁汉的答案是“共融机器人”。

“我觉得共融机器人的特点在于与人和环境的融合”,丁汉说,未来机器人能够与作业环境、操作者和其它机器人之间自然互动,自主适应复杂任务和动态环境。他把共融机器人的核心特性总结为三点:

1)柔顺灵巧。要具有顺应性,服从使用者指挥,同时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刚柔耦合;

2)感知能力。要具有多模式传感功能,对广义行为环境具有清晰认知;

3)自主协同能力。要具有个体行为的智能性,同时要有群体协作功能。

人、机器人、环境的融合牵涉到多个因素。丁汉说,一些环节需要做出个体做出自主判断,一些环境又涉及群体互动,要求群体之间进行认知博弈。复杂的使用环境要求共融机器人能够精准地理解使用者的指令。丁汉说,除了需要对复杂环境具有精准的判断,对于服务型机器人而言,它还应能够对人体功能进行延伸,这点对老年用户非常重要。

本届CCF-GAIR峰会将持续两天,以人工智能、无人机与机器人、自动驾驶三个专场论坛为主,超过2000名来自产业界、学术界和投资界人士,针对当下这三大领域的热门话题与趋势展开热议。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