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月,AlphaGo战胜围棋九段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博得了全世界的眼球。在全球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背景下,我国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并于近日公开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中国机器人产业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在厂商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依然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核心技术依旧依赖进口。
机器人产业成为全球焦点,国内机器人产业不断升温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提出掀起了全球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热潮。谷歌、微软、Facebook等众多全球科技巨头正加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卡位布局。在近日的东京新经济峰会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chaft展示了其最新产品——会走路的双腿直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够绕过障碍、爬上楼梯、在户外自如地行走。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在三年前就收购了日本初创公司Schaft,并收编到了其X实验室。
而微软对机器人市场的嗅觉无疑是最为灵敏的。微软在2016年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架构,这是一项新服务,允许用户创建机器人,并将它们与如Skype、短信、Slack,Office 365等服务连接到自己的机器人。继微软之后,Facebook也在F8大会上发布了自己的机器人。
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也正在升温。日前,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蓝图指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万小时……
机器人产业兴旺背后凸显短板
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其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单从数据上看,我国确实已是机器人生产大国。然而,如今的机器人产业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质造”呢?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也曾提出让机器人“整体上超越人类”的想法,其意思是:拥有比理解力更深一步的能力,比如,如何让一段对话继续下去;如何对于不可预测的事件做出反应;如何在没有人指导的环境下自行执行一项新任务等。这些都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才能实现。对此,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明确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着新问题: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还较缺乏。目前,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价值量约占工业机器人70%的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跨国公司。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还也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高端能力不足的同时,确实存在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隐忧。初步统计,我国涉足机器人的企业已有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从事的是组装和代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各地还出现了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可见,除了核心技术不够硬之外,人才的缺乏也成为机器人发展桎梏。我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家,但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突破技术瓶颈将产业做大做强
机器人产业,毫无疑问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抓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补上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保护措施,此产业方有可能做大做强。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不能再走扎堆低端的老路,必须把目光盯得更远些,把标杆放得更高些,更加注重高端制造、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方面。
首先,要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高端制造等方面,力争从起步做起,抢占高端领域,避免在低端领域恶性竞争。同时严格执行机器人产业布局规划,用信贷、税收、环保、耗能、用地等经济手段、经济指标,对机器人企业和项目予以调控和规范,凡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不符合高端制造要求、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项目,一律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从严控制。
其次,要对创新能力强,对制造业、服务业水平提升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机器人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对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企业和产品,要在标准制定、标准引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以提高这些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第三,要加强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关键技术需要人才来研发,实际运用需要人才来操作。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为创新主体。机器人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仅靠企业是无法实现机器人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国内有基础、有实力的核心研发队伍,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按产业链要求实现创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30多年改革开放和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要真正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走到产业价值链条的顶端。与此同时,想要获取最丰厚的市场回报,就不能再像过去的中国制造那样,只是做加工、做组装,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上,放到产业发展规划上,放到市场潜力的挖掘上,如此才能真正把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