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重新“洗牌” 中国制造 - 市场新闻 - 产业资讯 -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 -新战略机器人网-工业、服务、AGV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新闻 >>正文
分享34K

智能制造重新“洗牌” 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 2016-01-30 05:01:5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核心提示: 在智能制造方面,本报记者注意到,各类扶持政策和利好消息持续涌现,市场上也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焦点。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智能制造的大概念下,半导体芯片、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升级,不仅带动着资本市场的热潮,也为中国制造探索着新的出路。
目前,中国俨然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大国,但还称不上是制造业强国。
  1月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在这一背景下,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两个行动计划融合到了一起。会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
  会议还明确了要出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或专项规划以及设立“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等具体措施。
  雄心
  在绿色制造方面,记者注意到,燃煤发电行业已经在行动。比如,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炉之前,中国煤炭巨头神华集团已崛起为清洁煤电领域的“弄潮儿”,其也提出了“十三五”发展愿景,即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以及技术方案提供商。
  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在2020年前,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的平均煤耗都要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则必须低于300克。
  对于发电行业来说这的确构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18克/千瓦时。
  安迅思煤电行业分析师邓舜也表示,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改造越到后面越难,但是,如果投资到位煤电完全可以做到清洁运行。以2015年获批的神华国华华容电厂项目为例,其就是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建成运行后供电煤耗将不高于273克/千瓦时。
  在劳动密集型的家电行业,“智能制造+互联网”结合已经成为风潮。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美的在智能制造上进行了大笔的投资。美的集团副总裁、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吴文新告诉本报记者,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美的空调智能制造战略的三个阶段。自2011年开始推进自动化到2015年,美的空调在智能制造上已累计投入10亿元,现有机器人562台,平均自动化率16.9%,高于行业7%的平均水平,已节约人力2.2万。未来五年,美的空调还要投入40亿~50亿元,2018年自动化率将提升至50%,最终目标是建立全智能工厂。
     机遇与挑战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小觑。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认为,向互联网转型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旧思维,一定要以用户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来重塑生产流程、流通配送环节和整个组织体系。
  而在智能制造方面,本报记者注意到,各类扶持政策和利好消息持续涌现,市场上也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焦点。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智能制造的大概念下,半导体芯片、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升级,不仅带动着资本市场的热潮,也为中国制造探索着新的出路。
  近日,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清华控股计划收购两家半导体制造公司。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计划进一步加强半导体制造技术,以减少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
  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缺自主研发的芯片,半导体芯片长期处于国外巨头垄断的状况。
  尽管近两年来,政策和市场对于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关注度均有所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本土半导体芯片行业一直处于跟随国外同行发展的路径之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在该领域没有先发优势,做出来的产品往往落后国外5~10年。
  半导体芯片行业具有重投入、高技术门槛、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试错成本畸高无比。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鲜有资本敢往里面砸,观望的态度使得国内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几乎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现在全球高端制造业正在新材料的带动下,进行一次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难得的发展良机。”陈彤对记者说,硅材料做的芯片已经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很难再看到机会,而且硅材料做半导体做了30年,物理上已经到极限;碳化硅半导体技术或是国内企业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