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很多人燥热起来忍不住吐槽“待在冷库多好”。其实,冷库并非大家想的那样舒适,室内外十几度的温差,对身体影响很大。如今,智能机器人发展迎来井喷期,冷库搬运机器人也被认为是生鲜电商解决“最后1公里”的前沿概念,是冷链物流的“智能时代”到来的必要条件。
冷库码垛机器人在制冷行业里并不是新鲜事,机器人参与全程冷链才是目前的前沿技术。在冷库里,码垛、搬运都能用机器人来实现。除了冷库作业可望成为机器人工作以外,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也是制冷行业前沿热词。全程联网,让你可以在电脑甚至手机上,就能知道冷库温度多少湿度多少;冷藏车温度监控系统则能杜绝原来冷藏车“偷工减料”为省油而不开冷气的现象,让冷链不断链。餐厅、大型酒店里,送餐机器人自带“保温箱”,再也不用担心菜肴因温度变化而降低口感与营养。
这些制冷界的“人工智能”不是天方夜谭。据了解,早在2012年,思念第二工业园就有两个德国机器人忙着天天替人搬汤圆,两个德国库卡机器人把包装好的产品按规格分类摆放好,为它们包上薄膜,码垛在立式冷库中。依靠人工打下全国速冻市场七成江山的郑州速冻企业,正式与“智能时代”并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冷冻厂家选择智能机器人来进行操作,而智能机器人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其实,低温冷库机器人能在这时候升温,原因很简单:中国目前人工费上涨得厉害。而机器人可长时间持续工作,不请假、不抱怨、不结婚、不生孩子、不要求加薪升职……尤其作为冷链,冷库作业“冰火两重天”,用机器人方便高效,不会让人受伤;机器人还可能喷出冷气给货品降温保鲜,这对现在多数生鲜电商冷链末端“最后一公里”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你打开家门,一个彬彬有礼的机器人从自己“箱体”里拿出你网购的冷冻冷藏食品,还“嗞嗞”冒着“冷气”,这该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情。
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远了。为“节省人工成本”、“让人不再受低温伤害”而生的低温冷库机器人,推广普及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江浙沪这样的地区,一个工人每月3500元起,加上吃饭住宿的成本,比起机器人一次投入几万元,后续只需充电维修的成本,是不错的。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冷库冷链这样的特殊环境作业,在未来,人只需要坐在控制室就好了,温度低到零下18度、零下35度、零下60度,这环境再壮的小伙也不能像低温冷库机器人那样长时间不间歇工作。而自带“低温小冷库”的机器人,也是生鲜电商解决“最后1公里”的前沿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