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会过后,中国机器人产业需要静静! - XZL研究院 - 产业资讯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XZL研究院 >>正文
分享34K

机器人大会过后,中国机器人产业需要静静!

发布时间: 2015-11-26 09:11:25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核心提示: 2014年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报告,不客气的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缺少技术创新,包括创新思想和创造性成就;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关键部件品质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到10年。

新战略点评

关于机器人产业,热潮和关注过后,我们确实需要静静。有人用“粗放式”、“大跃进”、“一窝蜂”这样的标签表达了自己对产业的否定态度,但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概只有投身其中的人才更清楚一个新型产业之于他们的意义。当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已由国家战略定下基调,剩下的便是方法论与贯彻落实。医学里有个词叫“对症下药”,我们首先需要摸清“病情”,才好“下方抓药”。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走向何方,与当下的每一步都密切相关。路漫漫其修远兮,政府和企业需谨而慎行。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又一头风口上的“猪”飞起来了!

11月23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习大大送贺信,李克强总理做批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则亲自出席开幕式,表达对机器人产业的高度关注。火爆,确实火爆——年增长超过58%,这是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交出的成绩单。而接下来五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增长加速更是大概率事件。一系列政策描绘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达到数千亿元。政策与资本催肥之下,中国机器人市场打开了一个大大的“豁口”,大风从这里吹起,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其中。虽然也有人望而止步,但更多的人相信,只要扎个猛子抢了先,就有机会分得一杯羹——至少从数据上看,一切是那么得美好。

机器人企业只缺技术“不差钱”

机器人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最炽手可热的概念。A股市场上,有40多家机器人概念的股票涨势都不错。目前已有35家机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四季度以来,又有10家机器人企业在待挂牌状态,另有20多家公司在审查待挂的状态。除资本市场助力外,机器人产业的高增长背后也有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以广东省为例,东莞市政府从2013年起每年拿出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佛山市则给予在当地注册的机器人企业一次性500万元的奖励。虽然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但是,中国做机器人的企业,基本没有大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起来的小企业。尽管目前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投资非常火爆,但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未来部分企业或将被洗牌。在我国市场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机器人作业难度较大的焊接领域,国外占了84%;在机器人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

行业标准缺乏处处被动

在市场上被人压制,在技术上被人控制,所“制”的关键点是标准。正是因为标准的缺失才让我们在机器人领域处处被动。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扶持计划,但总体零散、不成系统,难以形成协同发展,这导致扶持效果总体并不理想。特别是在政策规划、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还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这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而在标定方面,国内尚无统一专门针对机器人标定测量的检测机构。此外,翻检一些涉及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规划,里面甚至都没有对机器人标准标定方面的界定。目前一些地方以集成加工为主的机器人企业中,存在缺少质量把关的问题。缺少标准,每台机器人的使用体验就可能存在偏差,最终会打击企业的购买积极性。如此一来,机器人生产企业就难以实现量化生产,生产成本就降不下来,最终可能会彻底失去与进口企业竞争的机会。

快马加鞭赶上“窗口期”

机器人的“热度”,可以从各种论坛展会的频次看出端倪,据说去年曾出现连续5周都有机器人论坛的“盛况”。“现在的情况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好像不搞机器人就跟不上形势似的。”一位常在各大展会论坛“转悠”的企业代表向华夏能源网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也处在这股热潮中。最近几个月他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和研究机构,一波接一波,让他很少有休息时间。不少企业期待着能与哈工大“攀上关系”,能跨马加鞭地上机器人项目。综合各方的分析来看,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上升被视为催生机器人需求的根本因素。加之巨大的国内制造业产能,强烈的自动化改造需求,共同推动了机器人产业持续火爆。

在李瑞峰看来,机器人代替人工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人干不了、人干不好和人不想干的,“现在到了人不想干的阶段,需要用到大量的机器人”。中国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韩国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47台;日本次之,339台;德国位居第三,251台;中国仅为21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我国比例为6%,日本33%,美国16%,德国14%。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17年预计将会有两百万台机器人在全球的工厂中工作。火热的产业预期下,国内各路资本纷纷布局。截至14年底,我国已有530余家机器人企业,其中70多家为上市公司。而在2013年底,机器人企业数量只有300多家,这意味着,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家机器人企业成立。此外,国内上马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已有40多个,有机构预计2020年对地方机器人产业园区的投资将超过5000亿。快马加鞭赶上“窗口期”是很多企业涌入机器人产业的“如意算盘”。新松机器人董事长曲道奎预计:2015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点,除了国内企业高速增长,全球企业在中国的布局也基本完成,这时候真正进入到一个市场竞争或者叫白热化竞争的时候。

这意味着,中国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期”可能是未来5到8年,其后机器人产业会再次重新洗牌。各类数据显然金光闪闪,但风起之时,各种问题和风险也随之而来。在一位传统机器人企业负责人看来,很多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而且可能“动机不纯”。此外,机器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其目前的入门门槛很低:“做机器人非常容易,三四个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开公司,从江浙买来机器人的塑件外壳,安装上进口或国产的减速机和伺服驱动,再找个大学开发控制器,这样一台工业机器人就完成了。”

外资企业的天下

国内机器人产业最大的“痛点”是:这里有最广阔的市场,但这里却是外资的天下。

最为典型,当数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数据显示,瑞典ABB、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这四家外资企业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70%以上的市场份额。仅发那科一家,其产品就在我国占有23%的市场份额。

特备是在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外资的份额甚至超过9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国产机器人只能在低端市场抢到一杯羹。

在机器人领域数十年的积淀,无疑让一些外资企业积攒了足够的资本和自信。华夏能源网梳理数据发现,四大家族除了发那科综合毛利率接近50%,其余毛利率水平也能保持在25-30%左右。从历史数据看,过去十年四大家族PE水平保持在20-30倍左右。

2014中国市场最赚钱的十大机器人公司序号公司简介1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创建于1956年,英文名字是fanuc。发那科是全球最多样化的自动化工厂、机器人和智能机械的制造商。2安川电机靠着自身的专业技术,慢慢的跻身世界前列。安川与发那科一样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有着非常凸显的成绩。3库卡机器人(KUKA)是德国起步最早的机器人公司。1898年建立,在全球拥有20多个子公司,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4ABB机器人有限公司全球500强,由两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 瑞公司(BBCBrown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5欧地希机电有限公司(OTC)是焊接机、焊接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世界电弧焊接机市场中OTC(欧地希)集团的生产销售规模已经排名世界第4位。6日本松下集团1994年,日本松下集团在中国唐山建立了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到2005年,松下开始成立机器人部门,开始大力推广机器人事业。7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新松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及沈阳设立五家控股子公司。8川崎机器人有限公司川崎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是由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100%投资,并于2006年8月正式在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9那智不二越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销售、技术工程服务的基地,NACHI不二越已经设立“那智中国事业中心”。那智不二越(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作为那智中国事业的核心公司。10现代机器人现代机器人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我们遇到了似曾相识的老话题:前景丰满,现实骨感。201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本体业务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从盈利能力来看,很多企业的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部分本体厂商靠政府供血,这种模式难以持久,据制造行业高级分析师潘伟预计,2016年,在机器人本体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大部分国产本体厂商将在盈亏平衡点上挣扎。

更需警惕的是,面对庞大的市场预期,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外资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将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市场,而是将我国作为机器人的生产基地并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例如德国库卡公司于2012年10月在上海新建工厂,日本安川电机于2012年7月在我国江苏常州建立了海外的首个海外机器人生产基地,美国爱德普机器人贸易(上海)公司于2012年成立,德国徕斯机器人公司于2013年在苏州建立新厂。2013年以来,韩国现代重工谋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可以预期,市场空间可能迅速放大,竞争的激烈也会火速升温。如果国产机器人未来5年内仍然找不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道奎曾对界面记者表示:企业一定要找准定位,面面俱到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还要转变发展模式,“关起门来”很难做大,需要学会整合资源、与外界协作;同时,千万不能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路,机器人集成的产业链很长,如果只做低端的加工制造,意义不大。

核心零部件才是机器人的利润中心,我们看好在核心零部件环节有重点布局的企业;国内机器人企业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赖进口,且产值规模小,导致议价能力弱,进口成本高,造出的机器价格竞争力弱。我们从机器人路径分析中可以看到,多家机器人公司(如发那科等)均是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发展成为行业巨头。在机器人工作站或者生产线系统集成上具备优势的企业。国外巨头精力集中于大型高端项目,而机器人下游中低端领域总需求很庞大,但是国外机器人巨头由于定制、研发、服务成本较高,成套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很贵,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受。

行业竞争加剧,巨头纷纷布局

进入2015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竞争开始加剧,具体表现为两个个方面:(1)原有的下游机器人需求商开始转型自供机器人;(2)国外巨头开始在国内众多区域布局。以3C巨头富士康为例,其机器人自制从小型化机器人的研发着手,第一台样机深圳1号于2006年底研发成功,2008年产量约500台,2009年达到数千台,2010年富士康机器人产能增加至年产能1万台,并于2012年达到最高峰年产量8,000台,占当年国内机器人市场的份额达到29%,已经超过了整个日系的机器人市场份额。而今年,美的集团宣布将进军机器人产业,并与国际机器人“四巨头”之一的安川电机合作,建立机器人合资公司生产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截至2014年,美的集团自动化投资累计投入20多亿元,2015年产量达到1,000台,预计2015-2017年该集团将新增机器人1,700台。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利润正在下滑。如广东省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便将今年的年度预计产值削减了一半。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不得不加入价格战。

以搞机器人的名义谋取补贴?

“越火爆,越后怕!”一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华夏能源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如果对这个产业没有清醒的认识,可能跳进一家死掉一家,“机器人要发展,关键是应用,技术应用配套没跟上,造出来卖给谁?”机器人产业首先是由政府驱动往前走的,比如为加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均给予相关补贴。以广西柳州为例,此前曾初步计划企业开发和购买机器人可按每台(套)投资额的20%—30%进行补贴。

但有观察人士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该把精力投放到配套应用环节,而不是包揽给企业补助多少钱。

杨华(化名)曾供职外资机器人公司多年,他如此分析国内产业的发展的“漏洞”:很多企业上机器人项目,其实是在变相地圈国家的钱,这帮人不会把心思放在产业发展上。机器人产业很热,但真正的机器人企业并不多,很多是玩机器人概念,这些企业大部分不是做机器人的。”

涌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奔着国家补贴去的,现实是浙江“机器换人”的计划提了两三年却难落地;富士康提出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也很难做到,因为现有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撑。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认为,中国目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高端缺乏。但事实上,中国机器人专利上的成果非常多。但有业内人士直言,专利成果是国内专业多,国际专利少,转化价值不大,还是缺乏真东西。

2014年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报告,不客气的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缺少技术创新,包括创新思想和创造性成就;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关键部件品质和可靠性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到10年。

2014年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十强序号公司简介营收利润1新松机器人隶属中国科学院,是国内首家机器人上市公司。15.24亿3.26亿2华昌达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成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商。4.37亿4913.01万3上海机电中国机电装备制造企业。2015年2月,其子公司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从事生产机器人精密减速机。207.79亿8.58亿4均胜电子汽车电子公司,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70.77亿3.47亿5埃斯顿国内高端机械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制造企业。2015年3月20日,埃斯顿自动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一。5.19亿4396.58万6博实股份由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设立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2005年公司自由研发机器人本体、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实现工程应用。6.08亿1.87亿7新时达2013年在中国上海建立了生产基地,机器人产品系列已覆盖6kg—275kg。13.05亿2.03亿8蓝英装备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15年1月,蓝英装备与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书》,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向目标公司增资,增资后持有其51%股权。6.09亿7392.97万9智慧松德2014年8月份,智慧松德以9.8亿元收购深圳市大宇精雕科有限公司100%股权,并由此涉足自动化、智能专用设备及机器人生产线等业务。1.95亿781.71万10三丰智能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能够提供产品集成以及整体规划方案。3.34亿3000万

而《日刊工业新闻》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政府在举国之力培育机器人产业,以至于很多国产机器人厂商仅仅是参加了下展会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高额补助金。他们应该不是为了补助金而进入机器人产业的吧,但也不可否认,过于丰厚的援助金反而成为中国国产机器人水平提升的阻碍要因之一。”

由是,甚至有内人士担心,现在的机器人是否已经在走入风电、光伏等老路:企业在无利润情况下运营,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追加,单靠国家的补助,是不可能撑下去了。“现在企业的样机还没做完,包括风投、PE还在套钱,等透支得很厉害了,这些人也就撤了”。

事实上,政策层面显然也意识到了若不及时调整,机器人也重蹈汽车产业覆辙的危险

广东省制定的《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也提出要“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中央政府也在相关规划处提出,要打造4-5家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尽快达到13000台机器人的年生产目标。

这些举措无疑有助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十二五的收官年,我们依然没看到真正能与日欧抗衡的“4-5家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而只是530多家小型制造商、以及在建拟建的4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