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于今年11月底完成。毛伟明强调,虽然我国已是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自主品牌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可能会包括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机器人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并配套一系列保障措施鼓励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她同时也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应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
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2013年我国机器人销售规模高达3.66万台,同比增长41.5%,占全球销量的21%,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的25%,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
但是,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呈现井喷态势的情况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大而不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此前著文提及:“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在此情况下,《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该计划明确了我国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为两个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及应用,满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二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路线图以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对我国机器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业化能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机器人企业面临洗牌?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五六百家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还表示,中国做机器人的企业除了沈阳自动化所等专业化研究所走出来的一些中型企业以外,基本没有大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起来的小企业。
但是,当前我国大量中小机器人企业存在野蛮生长、盲目扩张现象。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中小机器人企业中,带有投机性质的试水者多,扎实投入者少;在技术开发上模仿者众,突破创新者少,并且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我国九成机器人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五年,他们中的95%将面临洗牌。
韩娜具有类似的观点,她对记者说:“我国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要将重点放在突破技术、市场培育以及扶持方式方面,避免走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老路。”此外,“应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国家层面要集中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发达国家在技术层面的制约,培育和发展国产自主品牌。”韩娜说。
记者还注意到,工信部之前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即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
新战略说新闻且不论五年后会淘汰多少企业,会整合多少企业,总之当一个行业的企业开始价格战的时候那么伴随的就是整个产业的整合,优胜略汰。在机器人行业这两年开始嗅到价格战的味道,因为走访一些企业经常听到有企业说今年将价格降到多少……目的是打掉同行某家企业等等关于靠价格战做市场营销的企业。那我就在整合尚未正真开始前说说价格战吧!目前就整个机器人产业来说,价格战利弊各有千秋,有利于中低端市场的开启,也有利于企业及消费者及早的接触产品,同时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生产商及谋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复投资,净化产业。不断地价格战会使得行业产品价格逐渐逼近成本,企业无利润可赚时,其它的竞争形式,包括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品种竞争以及技术竞争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体,企业的品牌、服务、质量、技术的提高同时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提高和进步。但是如果价格战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获取营业额的增长,其实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如果企业长期搞低价销售,那么利润会减少,相应会减少在研发、技改、营销、管理等领域的投入,致使发展后劲不足。而发展后劲不足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使得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柏杨说过中国人就喜欢“窝里斗”,没错价格战要是从市场层面分析就像上面所述它是一种合理的营销策略。但是面对我国企业这么平凡的价格战我们需要反思的太多。为什么杀自己人刀刀见血,恨不得一剑封喉,致对方死地而后快。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损人不利己的方式总是发生在国内企业,更发生在目前脆弱的机器人企业身上。相比较国外企业为什么国内企业更容易打价格战呢?原因我想不过如此,市场经济的竞争主要包括:产品竞争、人才竞争、服务竞争、价格竞争等。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和质量竞争以及高水平的服务竞争,是竞争的高级阶段,而价格竞争则属于初级或低级竞争。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乏力,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弱,各种高成本的情况下又使得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因此,价格竞争的手段很容易被使用。多年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多是靠“量的规模”,而不是“质的提升”,因此,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是“狼多肉少”,所以相互撕咬很难避免。其次,我们的企业缺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驾驭市场的能力、定价话语权和品牌驱动的能力,这些都是国内企业价格战的主要原因。这样的价格战我们宁愿不要,恰恰我们要的“品牌战”和“质量战”。总之,打“价格战”要从企业整体考虑赢利,注意掌握降价临界点,降价只有在一个合理的幅度内,即对对手形成威胁,又能较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购买行为,否则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