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7月,建立不到一年的青岛市智能码垛输送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组建了30人的研发团队,开展了智能码垛输送系统工程技术研究。这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教授蔡鹤皋院士团队与青岛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青岛市智能码垛输送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申请专利30项。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该研究中心致力于智能机器人领域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青岛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智能码垛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为主,同时提供相配套的周边自动化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啤酒、饮料、粮食、硬脂酸、药品、油脂、洗化、化肥、饲料等大规模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
这是青岛高新区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等专家团队,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实例。
青岛市已经把机器人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园区,利用3年时间,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研发、产业化集群。目前,青岛高新区正全力打造占地千亩、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现在已有软控科捷、宝佳、诺力达等30余个机器人项目落户,总投资近30亿元。
为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青岛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特区战略,对在“人才特区”创办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事合作研究、实施成果转化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经评估后可享受“人才特区”相关政策,对于创业项目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对其租赁住房给予3年内免收房租和最高100万元购房安家补助,对其租赁孵化器场地给予租金补助。
青岛高新区联合山东轻工工程学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技师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共建机器人相关培训专业和实训基地。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新增2个机器人专业,2014年,首批90名学生已入校学习。同时,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青岛蓝色人才港已建成运营,已累计引进海外归国留学人员180余名,留学人员企业60余家,院士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人。目前,蔡鹤皋院士、王天然院士、封锡盛院士、曲道奎博士、王飞跃教授等一批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已陆续进入青岛高新区。
青岛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促进园区企业与驻青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区内机器人企业与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市技师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设立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器人制造与应用专业,打造机器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院邀请企业中有经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和监督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形成企业、院校、政府、学生共赢的有利局面,将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2015年,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即将在合肥拉开大幕,这无疑是一次全球顶尖机器人的角逐,一次机器人高手的集中“亮剑”。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将在激烈的竞赛中实现“人生出彩”。
竞逐“工业4.0”,机器人站在智者的肩膀上,立于“智造”的前沿。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迅速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尤其是迎来“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机遇,必将在这一风口快速起飞。
机器人世界杯大赛“落户”合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招商引资,得益于创新高地的巨大魅力,得益于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得益于“合肥智造”的迅猛发展……回首历程,2013年以来,我市围绕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目标任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化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喜看今朝,智能制造业已成为我市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机器人的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促进转型效应显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合肥“机器人”正迈着铿锵的步伐向目标进发。
竞赛有输赢,但创新永远是赢家,竞合才会实现多赢。高手对决,智慧碰撞,既是各自实力的比拼,又是相互交流促进的平台;既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初衷,又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内涵。合肥“机器人”理所当然要当好东道主,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又需珍惜这一次宝贵的相互切磋、交流合作的机会,为今后的跨越发展集聚正能量、增添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