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熙文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表明的就是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激发一个人的才能,才能涌现出更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和情感。
生活如此,经营企业亦如此。当环境大好的时候,进入的企业家家都能取得发展,成功实现大跨步跃进;但是遭遇不顺的环境,企业的抗打击能力如何便显露无疑。
现状:技术、资金风险成企业最大考验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是近几年才真正兴起和火热的,相较于国外数十年的技术与市场积累,我国机器人本土化品牌凤毛麟角。尤其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如减速机、伺服电机及控制器以国外进口为主,这不仅遏制了国产机器人本体的价格,而且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门槛。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国外巨头企业前来中国办厂,这无疑加重了中国国产化机器人企业的生存压力。
从整体层面上看,目前大型的机器人企业依靠其他业务或者政府的扶持及渠道优势,资金压力尚不明显,但更多的机器人企业则饱受资金紧张的压力。首先,获得资本亲睐或者融资的企业开启了与资本方对赌的挑战之旅;其次,机器人项目实施时间较长,抢占企业资金流;再次,中小机器人企业很难得到政府补助、资本进驻及其他资金源;最后,企业之间的各种三角债问题牵制着企业的各项运作。如此种种,企业的资金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抗压能力。
策略:蛰伏积累 注重可持续发展
现状艰难,企业如何才能抵御风险。是短时间内以价格红海之战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还是蛰伏积累,以技术沉淀完成华丽转型?企业的抉择体现出企业的生存之道,也体现出企业对市场的理解和自身发展的定位。
有人表示,在中国机器人品牌难以与国外大鳄抗衡,同时企业资金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采用灵活的价格策略。但也有企业顶住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低调做技术,另一方面储备品牌,以长远发展的决心在当下探索。
行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的发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保证在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中始终保有综合的市场竞争力,才是一个企业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为了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机器人企业势必要历练良多,最终才能学会经营一个具有抗风险能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