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携手中医大推出望闻问切的“大白机器人” - 医疗 - 应用行业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信息网站 -新战略移动机器人网-工业、服务、移动机器人产业资讯传播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 >>正文
分享34K

复旦携手中医大推出望闻问切的“大白机器人”

发布时间: 3/19/2015 10:21:49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核心提示: 《超能陆战队》热播后,大家都想拥有一个能问诊又可爱的医疗机器人“大白”。不远的将来,这可能成为现实。这个“中医大白”,可以像老中医那样为病人搭脉,还能为病人看舌苔、脸色,“望闻问切”样样在行。

《超能陆战队》热播后,大家都想拥有一个能问诊又可爱的医疗机器人“大白”。不远的将来,这可能成为现实。这个“中医大白”,可以像老中医那样为病人搭脉,还能为病人看舌苔、脸色,“望闻问切”样样在行。

  “中医一号”明年三四月份问世
  昨天,复旦大学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复旦大学团队正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医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将原本依赖于医生主观判断的中医把脉诊断技术精准化,还利用其深度学习能力来分析名中医积累的经验信息,使中医宝库在高科技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
  据上海数学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冯建峰介绍,根据计划,明年3、4月份间,“中医一号”将面世,届时中医的望、闻、问、切将更加精准。医生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开处方,对治疗疾病的针对性更强
  冯建峰说,复旦研究服务型机器人已有10多年历史,有几只团队都在做,“中医一号”也是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而大量中医专家也参与了“中医一号”的研发。从外形上讲,“中医一号”可以做成有手有脚的样子,真正类似一个人。

  “拜师”很多名医 不会完全取代医生
  和西医相比,中医一度被认为是定性不定量、多凭医生经验诊断开药,而机器人是需要高度定量的。那么,中医机器人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
  对此,冯建峰表示,所谓中医机器人,其实是想做“智能医学诊断”,机器人在诊断特定病人时,将不再仅仅依据一位医生的经验,而是很多中医在诊断同类病症时的经验,机器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学习并借鉴这些经验;其次,机器人通过“望、闻、问、切”采集到的表型数据,如脉搏、肤色等会更加全面,也更加精确,能克服过去中医医生主观判断的不足,但机器人不会仅仅依靠这些表型数据做出诊断,还会结合其他数据,比如CT、B超等采集到的信息,用大数据的模式,通过智慧诊断软件对病人做出综合分析。
  冯建峰表示,“中医一号”问世之后,希望能够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临床试用。尽管具有上述优势,但中医机器人不会完全取代中医医生。冯教授希望能将“中医一号”一代一代做下去,使这项技术日益完善。

  比世博会的“中医四诊仪”本领更高
  据悉,“中医一号”是“上海脑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主任许田教授说,类脑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推广到互联网、金融投资、医疗诊断、汽车自动驾驶、公共安全等领域,有望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目前,深度学习机器在现代医学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可以代医生完成部分工作,提高医疗效率。
  当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一台名为“中医四诊仪”的机器人曾轰动一时,它可以模仿中医“望、闻、问、切”的手法,为人提供中医体质分析和养生方案,引发游客疯狂追捧。回忆当时的这台机器,冯建峰教授评价说,与“中医一号”不可同日而语。
  冯建峰介绍说,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发展,无论是职能学习、深度学习,还是简单的计算能力,与当时技术都是今非昔比。举例来说,“中医一号”人脸识别能力做得比人还好,这在2010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技术。

  [老中医怎么看]
  中医问诊讲究“辨证论治”
  中医“大白”机器人以后看病可不依赖医生主观判断,那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们,岂不是难有发挥空间了?对此,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方邦江表示,智能技术是有益尝试,但也有待观察。
  “中医医生平时问诊主要靠‘望闻问切’,这被称为中医的‘四诊’。”方邦江说,中医“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
  “四诊”中的望和问,顾名思义容易理解。“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面目、口鼻、齿、舌苔、四肢、皮肤及精神状态,了解病人的“神”。而“闻诊”则含有两层涵义:一是用鼻子闻,患者的体味、口气、痰涕等是否有腥、臭等带有疾病信息的气味;二是用耳朵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呃逆等是否含有异常的响动。“问诊”,则是询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至于“切诊”,除了人们印象中的切脉掌握脉象外,还包括“触诊”,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如对腹部的按压等,都属于“切”的范畴。中医依据自身经验,因人、因时、因地地对患者进行问诊分析。
  事实上,西医的眼观、叩诊等方式,也与中医“四诊”有相近之处。方邦江表示,现代医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客观实体,继承名人名医的技术经验手段,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但他同时也提出,中医有诸如“伤寒论”“温病论”等许多不同的流派,受地域因素影响学术理论不尽相同。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因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在治疗疾病时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因此,传统中医诊治有较强的灵活性,这也是中医学科融入智能技术后有待观察的地方。

【免责声明】所刊原创内容之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新战略机器人网无关。新战略机器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zl机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权属于新战略机器人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散布、引用须注明原文来源。

分享到:

关闭对联广告
顶部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底部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
扫描微博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