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达芬奇设计过一个机器人,但那只是一张画。500年后,两位活生生的“达芬奇”来到了武汉,今天它将在医生指挥下在手术台上一展身手。
昨晚10点40分,湖北首批两台具有国际最高水平的“达芬奇手术医疗机器人”落户武汉同济、协和两家医院。这意味着我省外科领域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患者将能享受精确度更高、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治疗。“能伸到人手所不及之处,更不会像人一样出现‘手抖’”。今天,这两位身高1.8米,有着“三头六臂”的“手术超人”将分别在同济、协和完成首秀,共完成4台手术。
记者在同济和协和现场看到,机器人部件用9个箱子分装,经过半小时装卸到达手术室门口,安装和调试还需要5个小时。
负责技术培训的工程师金振宇昨晚说,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达芬奇”优势明显:一是突破了人眼局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手术视野放大了20倍;二是突破了人手局限,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360度灵活穿行,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防止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三是不需要开腹,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包括同济、协和在内,全国已有33台“达芬奇”,每台售价约为300万美元。
新闻助读: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手术时,外科医生坐在控制台前,将手指放入相应“指套”内,即可通过控制手柄远程操纵机械臂。医生的动作,通过计算机系统“过滤抖动”后被缩放成更精细的操作,机械臂还能完成超越人手生理极限的动作,就像“八爪鱼”一样为患者手术。据悉,手术机器人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中,特别是前列腺癌患者,在北欧超过一半、在美国高达90%的根治手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目前全世界手术机器人装机3079台,其中美国2153台,中国大陆此前仅18台。